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鄉村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所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全面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把握其內在規律,堅持科學規劃為引領、產業興旺為根本、鄉風文明為目標,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積極描繪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建設宜居鄉村
鄉村建設首在宜居,既要生態優美,又要環境舒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建設要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做到先規劃后建設。”實現這一點,需要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鄉村建設。要充分借鑒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的歷史經驗,充分考慮鄉村地理環境實際情況,充分體現鄉村本土文化特點特色,因地制宜實施鄉村宜居建設。在注重保護鄉村原有人文風貌、傳承鄉村歷史文化記憶的基礎上,把鄉村原生態村居風貌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開展綠化、美化、亮化工作,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要讓鄉村留得住鄉土味道,記得住鄉愁文化,讓鄉村天藍水清人美,努力描繪一幅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風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圖景,讓老百姓宜居樂居。一方面,要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把“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等工作落實好,全面整治人居環境。補齊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要有序推進智慧鄉村建設,打造數字化鄉村,利用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利用數字化服務改善鄉村生活品質,加快互聯網同鄉村治理與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讓村民們能夠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
堅持以產業興旺為根本,建設宜業鄉村
鄉村產業興旺發展是鄉村宜業的關鍵。建設宜業鄉村,一方面,可以立足鄉村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土產業,把特色資源轉化為優質資源,積極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帶動鄉村多種經營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根植于農業農村、由當地農民主辦、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產經濟、民俗經濟、田園經濟、農家樂經濟等“家門口的產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另一方面,創新政策扶持方向,鼓勵鄉村創業。深化鄉村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激發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讓政府的扶持政策更多向鄉村創業傾斜,創新土地供給制度,緩解鄉村創業用地約束。打造一批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務集合的鄉村特色產業車間、產業示范基地,有效吸納鄉村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就近就業。
與此同時,還可以吹響鄉村產業發展的“集結號”, 大力發展鄉賢經濟,加速人才回流。鼓勵優秀鄉賢及各類創業者回鄉投資創業,發揮鄉賢力量吸引各類資金和項目。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帶動作用,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推動城鄉經濟要素的雙向流動。通過村級新興產業促進農戶穩定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鄉村產業發展空間更廣,讓百姓在鄉村宜業樂業。
堅持以鄉風文明為目標,建設和美鄉村
“和”是鄉村美的內核,“美”是鄉村“和”的外形,兩者互為表里。和美鄉村建設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鄉村和諧發展規律為根本,把抓特色、謀發展、重鄉風、講和諧與塑村形一體推進。既要在“和”上下功夫,促進鄉風興、民風淳、社風正,也要在“美”上下力氣,促進田園美、山村美、家庭美、和諧美、生活美,讓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具體而言,要加強鄉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探索統籌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方式,讓城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雙要素在城鄉流動融合。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實施機制,讓農民想建設、愿意干、能參與。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發揮其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遏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農民文明素養,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所在,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保證。要堅持黨建引領,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把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主心骨”,把黨員作為鄉村治理的“主力軍”,選優配強基層班子,切實帶好干部隊伍,進一步筑牢基層戰斗堡壘,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重視人才和隊伍建設,將基層黨組織人員選優配齊,強化理論學習和使命擔當,做到抓班子、促學習、重實踐、干實事、體民情、察民意。樹牢群眾觀,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真心為民、實心在民,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執行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另一方面,要抓核心、抓產業、促發展、強治理、增收入,強化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要確保鄉村振興惠民措施的落實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讓老百姓得好處、見實惠。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用真干實干贏得老百姓信任支持,真正建成堅強戰斗堡壘,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者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