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川縣把畜牧產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將現代飼草產業作為全縣“4+2”體系的支柱產業,因地制宜,高位謀劃,加快飼草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縣域經濟加速提質,為草食畜牧業提檔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謀篇布局,繪制產業發展全景圖。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立足“農業優先型+生態功能型”發展定位,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獎補政策、糧改飼和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等重大機遇,用足、用活政策,推動資源、資金、項目向優勢產業集聚。明確到2025年底,全縣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飼草總量達到50萬噸以上,飼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比重達到90%以上,現代飼草綜合產值達到10億元,在滿足全縣牛羊飼草供給的同時,實現草產品外調外銷、商品化生產。
因地制宜,構建多樣化飼草產業結構。堅持因地制宜優化飼草產業布局,分類施策,針對本縣西部、中部、東部及林緣地帶4個區域,構建了多樣化牧草結構,逐步建成飼料玉米主產區、特色飼草示范區、生態草生產區、草產品加工區的“四區”發展路徑。東部推行種養結合、就近利用模式,優先滿足區域內飼草需求,鼓勵發展商品草生產;中部調整玉米利用方式,推行種養一體化發展模式,提升區域內優質飼草自給能力;西部發展旱作節水飼草生產,打造全縣重要的優質商品草供應基地和飼草種業基地;林緣地區推行特色化、差異化飼草發展模式,開展草山草坡改良及人工混播飼草,統籌推進人工種草和天然草利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通過多樣化發展飼草產業,形成特色明顯,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結構,形成了種養互促、草畜兩旺,資源高效利用,效益持續優化的產業態勢。
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動能。采取“一企一策、一社一制”,扶持壯大關山基業、牧谷草業等飼草加工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業聚集度,新建中部飼草研發配送中心1個,形成東、中、西3家專業化從事飼草“種、收、貯、用”為一體的飼草料龍頭企業,推動飼草產業向加工和銷售環節延伸,對飼草生產實行“耕、種、管、收、運、烘干、儲藏”等系列化服務,不斷延伸產業發展鏈條;選培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種草養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場,加大飼草良種供應、機械購置、青貯設施配套、技術服務方面的扶持力度,推進種養結合,引導草畜一體化發展,全縣飼草產業呈現出多點發力,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產業規模初步形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飼草產業對草食畜牧業的貢獻明顯提高,已實現年產各類飼草40萬噸,產值達到3億。力爭在2025年重點草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個,年加工草產品50萬噸以上。招大引強,提升現代飼草精深加工能力。為促進飼草產業商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升飼草精深加工能力,縣畜牧中心制定了現代飼草產業招商圖譜,開展產業精準招商。今年引進山西朔州市駿寶宸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張家川縣雨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張家川縣龍山鎮投資新建現代飼草產業加工交易配送基地1處,建設青貯王米示范田2000畝,建成輻射寧夏、青海、寶雞等地10萬噸飼草加工、交易基地,努力打造隴東南地區飼草交易配送中心;利用新技術研發青儲裹包、草顆粒、牧草塊等新產品,滿足規模化養殖、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現代化發展需求,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格局;支持引進機械設備,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全面提高飼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比重;鼓勵引進企業積極流轉閑置土地,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現撂荒地有效整治、產業規模化經營和農戶持續穩定增收“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