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在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過程中缺乏整體科學規劃、脫離田園土地本質、與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脫節、產業融合程度差等問題不斷凸顯。因此,要通過科學規劃、回歸田園本質、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貴州省安順市田園綜合體科學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經濟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一、貴州省安順市田園綜合體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建設現狀
安順市 “轎子山百畝花田”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項目于2018年9月面向市民正式開園,項目建設周期為4年。項目建設啟動時間為2017年9月,項目占地24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30億元。于2018年9月18日正式開園,是貴州省內首個集吃、住、行、游、購、娛、體七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實地調查走訪, “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項目”截止至2021年5月,園區內可見的建設規劃主體部分主要如表1 :

表 1 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園內項目表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未實現科學規劃,資源嚴重閑置浪費
“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項目”由貴州高山行景集團公司承建,雖然于2020年9月正式開園,但并未收取門票,入院僅需繳納30元的管理費,節假日如五一期間一天接待游客量僅二三百人。目前園區內項目建設進度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園區內開放景點僅有七彩梯田,駕車游覽整個園區所花費時間為二三十分鐘,園區內基礎設施陳舊,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缺乏日常修繕保養。項目規劃建設與當地發展實際情況銜接度不高,未實現 “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的一體化發展, “世界花都”位于西秀區轎子山鎮,鎮域內人口約為6萬人,距離安順市區大約10公里,但在規劃上未發揮區域優勢,對周邊區域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輻射帶動能力較差,對安順市近郊鄉村旅游吸引能力弱、重游率低。
2.未立足基礎農業,喪失田園土地本質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本質與基礎是回歸農村田園生活,保障農村生產生態。貴州省生態發展與經濟建設發展形勢趨于同質化,未凸顯地域特色、未弘揚地域文化、未立足地域發展實際。 “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區域內未體現農業、農田生產生活特征,土地閑置、農田荒廢現象嚴重,出現了農田 “改姓”的情況。通過游覽、觀光整個園區,未發現附近村民的生產、生活痕跡,土地利用率較低,少許面積土地種植有經濟作物桃子、李子等果樹,由于缺乏專人打理,果樹長得旺卻結果少,導致無法開展采摘體驗類農事活動。
3. 未確保主體地位,缺乏農民廣泛參與
在鄉村建設當中,農民處于弱勢地位,對于農民利益的保護、生產生活發展的參與性保障一直至關重要。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農民的參與性仍然體現以土地、房屋、勞動力等初級生產要素為主,“世界花都”園區內雖然設有游客集散服務中心、導游處、花都零售商店等基礎服務設施,但并未幫助當地農民實現就地再就業,對周圍農民經濟效益輻射能力較差。同時,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所占面積加大且農耕地占比重,這將導致土地復耕率低、可行性差,加之土地流轉后農民耕地意愿降低,田園綜合體運行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將面臨高昂的糾錯經濟成本。因此,只有構建農民利益長效保障機制、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才能實現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
4.未實現產業聯動,三產融合發展較差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產業, “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項目”在規劃建設中,擬發展 “文創產業、花卉產業、中藥材產業”等,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出現了項目建設整體推進不平衡、不協調的情況。在花卉園區中目前種植的花卉品種僅有6種,中藥材園區中僅種植了蒲公英、丹參、魚腥草等較常見且藥用價值較低的中藥材;而農業產業、休閑產業、產品精深加工業、手工業、住宿餐營業等亞業態發展緩慢。尤其是農事體驗方面,未將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農家生活轉化成為商品出售,讓城市居民能夠身臨其境體驗農業、農事,滿足愉悅身心的需求,形成新業態。形成了一二三產業獨立發展不成熟,產業融合耦合程度不高的發展現狀。
二、貴州省安順市田園綜合體建設路徑
(一)以 “田”為中心,突出特色
田園綜合體作為 “農業+文旅+社區”的鄉村新型綜合性可持續發展模式,其發展基礎依然是以鄉村田園為基礎,借助傳統農耕產業,融入農事體驗、休閑旅游、農耕文化、產業發展,打造多業態、多功能、多元化的復合型鄉村振興模式。貴州省作為山區典范省份,高原與山地居多且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87% ,因此貴州省因地制宜提出要建立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突出森林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新型林下經濟業,加快推進十二個重點特色農業,打造創意農業,增加農田附加值、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農田經濟高質高效增長。同時,要注重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孕育。在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貴州省占426個,貴州省少數民族集聚,文化碰撞、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如苗家吊腳樓、梯田農耕文化、地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注重田園風貌保存,將文化保護融入到經濟發展當中,推動四化同步發展。
(二)以 “人”為主導,保障參與
田園綜合體是一個農民參與受益、政府規劃引領、開發企業出資建設、村集體貢獻土地要素、保障權利的現代化鄉村綜合改革建設平臺。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保障農民權益、讓農民實現增收。因此,要加快平臺建設,就必須明確參與主體職能劃分,構造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保障農民參與主體的權利,充分發揮其主要執行人的角色職能,積極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過程中的經營管理與收益分配,在生產、生活當中創造財富,提高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保障村集體的統籌權利,加快土地流轉、盤活農村閑置資產、促進三產深度融合,鞏固農民主人翁地位、激發生產積極性;保障合作社的管理權利,整合農民、村集體、開發企業等優勢資源,實現田園綜合體的有序健康發展。
(三)以 “規”為先行,科學規劃
在規劃制定上,田園綜合體建設既要融入城鄉區域總體規劃,又要培育區域經濟體的內在可持續發展動力。在建設定位上,要因地制宜、立足優勢特色資源,以“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的發展新路”為引領,科學布局農業生產區、生活區、休閑旅游區、文化觀光區,實現鄉村的功能復合 。在資源分配與管理運營上。首先,牢守耕地紅線、最大限度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深度挖掘“一村一品”品牌價值,提升經濟效益。其次,要建立健全鄉村組織管理原則、鄉村運營管理原則,實現“自治+法治+德治”的深度融合,在保障農民參與的過程中,納入投資企業,由政府引導創建一個綜合服務管理體系,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有效運營 。
(四)以 “融”為導向,振興產業
貴州省依托產業革命積極創新產業而發展新模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展開了林下養雞、茶葉種植、辣椒種植、中藥材種植等產業,積極推動現代化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安順市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依托安順市優勢特色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度提高。為持續推進安順市產業轉型升級,先要因地制宜,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安順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地貌,傳統農業種植收益甚微,但安順市氣候溫度適宜,利于種植蔬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農特產品,應加快推進龍宮鮮花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實施,樹立 “特” “優”農業品牌。其次,要加快融合,實現農業三產無縫對接。在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強調現實農業產業基礎,更加突出的是人民群眾對田園生活的體驗感。要立足產業基礎,加快土地流轉,依托鎮寧募役水庫漁場、九龍山果園等發展休閑垂釣業、田園采摘業、民宿旅游業等,完善龍頭企業與村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依托關嶺牛場、鎮寧蜂糖李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觀光游覽有效綜合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最后,要積極推進大數據試點建設,實現田園綜合體建設線上可視化建設。貴州省立足 “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展開貴州實踐,貴州依托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搶占了大數據的發展先機,要堅持以大數據引領創新驅動,推進農業產業數字化建設,帶動線下農產品經濟發展,將農業體驗活動實現數字可視化,以創新驅動實現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作者:蔣潞 李芮)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