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重要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的振興,需要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運營的加入,而融合了各種要素的“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首次出現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所要求和追求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恰恰都能集中實現。
鄉村振興,文化建設先行,探討承載新舊鄉土文化基因的田園綜合體開發模式類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結合內生文化基因,探究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而文化則是田園綜合體開發模式的內核。承載當地鄉土文化基因,即內生文化基因,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主要有基于傳統產業、基于民俗文化、基于古風遺跡三種。
(一)基于傳統產業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國地幅遼闊,地貌生態呈現多樣性,各地區特色傳統產業不盡相同。部分鄉村地區因環境、生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物生長繁育良好,加之鄉民代代的辛苦耕耘,當地的傳統產業發展成熟、具有品牌化的特征。此外,當地傳統產業已成為重要的鄉土文化基因,田園綜合體在開發中可直接采用作為核心(第一)產業,充分發揮物產優勢。
以浙江省磐安縣的江南藥鎮為例
磐安是“中國藥材之鄉”,全縣境內有藥用植物1219種,種類數量占全省68%,同時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縣域內的大盤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量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道地中藥材種植資源,是目前全國唯一以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藥材”這一文化基因在該項目建設中被發揮到極致。江南藥鎮以“藥材天地,醫療高地,養生福地和旅游勝地”為建設目標,按照“一心兩帶多點”的規劃思路,實施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中藥材精深加工、中藥材市場商貿流通、旅游保健、商貿服務、休閑養生及配套基礎設施等7大類32個項目建設,總投資達76.7億元。
同時,該項目又將“藥材”所代表的文化因子進行傳播與發揚。整個園區將分為三大功能區:一是結合浙八味市場,通過藥文化園、養生博覽館、中醫藥文化特色街區、中醫院、康體養生園的建設打造江南藥鎮的核心區,作為藥鎮對外服務的主體部分;二是主題展示區,包括中醫藥主題公園、百草園,以中藥材的種植和展示功能為主;三是以中醫藥產業園建設為代表的產業區。預計到2017年江南藥鎮產值將達到22億元,稅收3.2億元,旅游人數300萬人。
(二)基于民俗文化
非物質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及鄉村人才的連年外流,非物質文化的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成為了難題。田園綜合體在開發過程中,結合民族文化這一基因,在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又為項目墊底了文化基調。
以宋衛平越劇小鎮為例
“夢里桃源,不負江南”,宋衛平農莊位于浙江紹興嵊州剡溪邊上,這一帶是歷代名士隱居之地,謝玄的始寧鐘鼓樓至今留存于此,名士謝靈運更在此寫下“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的名句。清光緒年間,女子越劇從嵊州的一個小村莊——施家岙誕生。兩種文化的碰撞與交疊,使這塊江南更富色彩氣息。
宋衛平的系列農莊沿剡溪之畔、唐詩之路而建,以中國女子越劇誕生地為文化核心,致力于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生態人居于一體的中國越劇特色項目,是集“整產業鏈、全綠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強競爭力”等特點的田園綜合體。
作為宋衛平系列農莊的核心,小鎮中規劃了五大藝術板塊,共同組成整體的文化架構。有三個大劇場,十個戲劇工坊。一是主題劇場,包括晚宴劇場、經典劇場和音樂劇,為游客提供中外專題性的戲劇體驗場所;二是風情工坊,邀請國內外戲劇,音樂、舞蹈、民間藝術等大師,來小鎮免費實驗、教學、研究、演出;三是越劇藝術大學,以原有的嵊州越劇藝術教育模式為基礎,打造高端女子藝術學校,組織專題授課;四是工匠藝術村,依托嵊州豐富的民間工藝品類,小鎮還將打造一處工匠藝術村落;五是影視娛樂,小鎮創立國內先進影視娛樂基地,并建立戲曲博物館和戲劇數據庫,讓游客親身體驗影視娛樂的同時,感受越劇歷史的優秀文脈。
未來越劇小鎮將會有很多美麗的場景:青山蒼翠,溪流清澈,暮色中的老人、玩耍的孩童……戲樓、劇院,學校分布其間,居者相互關懷、親如一家。小鎮的生活,純凈、悠然、久遠,煥發著無限的生機,令人滿足心安。
(三)基于古風遺跡
自然文化風貌、人文歷史古觀都能成為地區鄉土文化的基因之一。田園綜合體可結合古風遺跡的文化基因進行開發,最大可能性地保護古風遺跡,且為第三產業運作增加亮點。
以廣西思良江鄉村田園綜合體為例
夏郢鎮位于桂江、思良江畔,蒼梧縣的東北面,古稱“多賢之鄉”。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思良江旅游區位于廣西梧州市夏郢鎮,風景優美,自然生態資源豐富。
園區將旅游功能劃分為標準化經濟作物種植等生產性功能和休閑農業體驗自然觀光、文化游覽、民俗活動體驗等城鎮化功能,形成“一心一廊四區”的布局結構。“一廊”、“四區”為該項目最大特色。
“一廊”指思良江生態濱水走廊,是古思良江特有的濕地生態奇觀。依托思良江優美的濱水自然景觀,打造濱水游覽設施與濱水植物景觀,構建親水、生態的濱水游覽體系。主要建設有游船碼頭、濱水綠帶、濱水休閑灘和歡樂垂釣基地等項目。
“四區”指紅色文化游覽區、休閑農業體驗觀光區、標準化經濟作物種植示范區和民俗活動體驗區。其中,紅色文化游覽區依托現有的紅色文化建筑、紅色文化資源,建成集休閑、娛樂于一體以特色紅色旅游為主、休閑娛樂為輔的特色游覽區域,主要建設有紅色文化遺址、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化廣場等。
三、結合外生文化基因,探究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
鄉土文化基因可以傳承、發揚,也可以挖掘、整合與創新。田園綜合體的開發與建設,除了負載內生文化基因,還可為鄉土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引入外生文化因子,促進當地新舊鄉土文化的交合與繁榮。
以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為例
朱家林項目位于山東臨沂,與其他田園綜合體項目不同,朱家林具有全山東乃至全國第一座鄉村生活美學館。這一座生活美學館,室外采用村子里蓋房子用的石灰巖,形體像是一個長方盒子,嵌入到兩側老房子圍合的空間中,使之外觀上與村落周圍的房屋建筑無異。室內又另辟蹊徑,在建筑中放置獨立的巨石,改造井水,形成了一個室內山水,觀之別有洞天。
場館里展示的不單單是朱家林文化與古物,而是將鄉土文化的手工藝部分整合起來并施之創新,展示整個中國鄉村傳統手藝的復興之路。2016年10月24日,美學館第一次開放展覽,展品包括純粹的藍染工藝、手工打磨的木勺、無添加有機小米等一系列符合綠色生活理念的衣食住行手工藝品。此后,朱家林美學館定期推出一系列的展覽活動。展覽圍繞“鄉村生活美學”的主題,向游客展示全社會的手工匠人優秀作品。
“基因”是生命科學的概念,文化里借用“基因”以象征傳承的文化符號。田園綜合體,一方面將新舊鄉土文化基因融合以豐富自身內涵,另一方面也負載了鄉土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的歷史重任。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