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除此之外,2016年上半年政府還陸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等政策文件,住宅產業化迎來政策紅利期。面對我國巨大的市場,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必須從初始階段就結合我國實際,積極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避免走彎路。
一、住宅產業化就是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
住宅產業化就是以工業化的方式實現住宅的生產和供應等,將墻體、樓板、樓梯、廚房、衛生間等各個構件在工廠的流水線上標準化生產,然后運輸到工地現場裝配,形成住宅產品,整個過程看起來就像搭積木一樣的蓋房子。與傳統建筑現場相比,這種裝配式施工方式混凝土、腳手架、模板等大大減少,工人也從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里,有效的緩解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見表1)。
表1 裝配式建筑相比傳統現澆建筑的節能降耗水平
項目
|
節能降耗水平
|
木材
|
55.40%
|
保溫材料
|
51.85%
|
水泥砂漿
|
55.03%
|
施工用水
|
24.33%
|
施工用電
|
18.22%
|
建筑垃圾排放
|
69.09%
|
碳排放
|
27.26kg/㎡
|
資料來源:《文林峰: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重要意義》
二、住宅產業化市場廣闊
住宅產業化除了節水、節能、節時、節材、節地、綠色環保以外,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看做是建筑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面。作為建筑業的一次重要變革,住宅產業由粗放型走向集約型,減少了人工成本和資源浪費,推動建筑業走向高質高效的道路,而且住宅產業化使建筑業從要素投入型轉向創新驅動性。
面對住宅產業化帶來的一系列紅利,及其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家及30多個地方政府在住宅產業化方面分別制定出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住宅產業化大幕已經拉開。
1、國家層面的發展目標
◆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
◆到2020年,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裝配式建造的比例達到40%以上。 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比率30%以上。
2、部分省市的發展目標
浙江
◆自2016年起,全省每年新開工建設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面積應達到300萬平方米以上,并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比例不低于10%;
◆建筑單體裝配化率(墻體、梁柱、樓板、樓梯、陽臺等結構中預制構件所占的比重)應不低于15%,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力爭建筑單體裝配化率達到30%以上。
北京
◆從2015年10月31日起,凡新納入北京市保障房年度建設計劃的項目(含自住型商品住房)全面推行全裝修成品交房。
◆經適房、限價房按照公租房裝修標準統一實施裝配式裝修;自住型商品房裝修參照公租房,但裝修標準不得低于公租房裝修標準。
天津
◆培育5-7家大型預制裝配整體式構件、部件生產企業,建設年產滿足8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鋼筋混凝土部品預制生產線和年產滿足1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鋼結構建筑生產線。
◆按照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項目面積比例逐年增加,到2017年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項目面積占新開工項目面積的不低于20%。積極爭創國家住宅產業化示范城市。
河北
◆2015年至2016年培育4個省級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各設區市和省直管縣(市)至少建成1條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線,并成為省級住宅產業現代化基地。到2016年底,全省住宅產業現代化項目開工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單體預制裝配率達到30%以上。
◆2017年至2020年創建3個以上國家級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縣級市和環京津縣(市)完成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線建設并投產。到2020年底,綜合試點城市40%以上的新建住宅項目采用住宅產業現代化方式建設,其他設區市達到20%以上。
上海
◆爭取2015年整體式住宅當年裝配面積占全市住宅開工總量的20%左右,逐步實現全市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和內環線以內新建住宅全面推行裝配整體式住宅方式,同時,單體住宅結構的預制裝配率達30%以上。
安徽
◆到2017年末,全省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積累計達到1500萬平方米;創建10個以上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20個以上建筑產業現代化龍頭企業;綜合試點城市當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比例達到40%以上,其他設區城市達到20%以上。
三、目前裝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規模還比較小
我國于1994年提出住宅產業化的概念,當時還僅停留在概念層面,2006年建設部下布《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實行辦法》,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裝配式建筑有一定的基礎,積累了經驗,但發展進展還是比較緩慢,沒有達到之前定制的目標。據估計,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預計大概在5%左右,和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
住宅產業化在我國還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面積的市場空白加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勢必將住宅產業化推向發展快速時期。在此過程中,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國外發展經驗,讓住宅產業化道理走的更加順利。
四、國外經驗——住宅產業化的四大條件
1、政策是推動住宅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性條件
日本
日本住宅產業化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從產業發展初期開始,日本就著力制定相關標準和政策。1969年,《推動住宅產業標準化五年計劃》被制定出來,對材料、設備、制品標準、住宅性能標準、結構材料安全標準等方面展開調查研究。在70年代,日本住宅部件尺寸和功能標準就建立起了固定體系。除此之外,日本還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供應優質出租住宅的特別措施法》、《關于確保高齡者居住安定法》等十多部法律。
2、技術創新是住宅產業化的必備條件
美國
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產業化的研究工作,在1969年開展了“突破行動”,研發工業化住宅建造的新方法,建立示范基地來宣傳新方法,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工業化住宅技術體系。美國國會每年撥付住宅和城市發展部1000萬美元專門投入到研究住宅功能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開發工作。
日本
日本高度重視住宅產業的技術研發,19世紀世紀60年代實施“住宅建設工業化設想”行動,進行建筑材料和構配件的工業化生產技術研發,使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實施生產工業化技術開發長期計劃等提高生產效率。日本住宅產業中的大集團企業也十分重視科研投入,注重對住宅全方位的研究,為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改進住宅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3、住宅產業化離不開嚴格的標準
美國
美國對于住宅產業化建設和安全提出了完備的標準,對于工業住宅的設計、施工、節能、抗風、采暖制冷以及管道系統等都制定了詳細標準。美國住宅產業化現行的標準是聯邦工業化住宅安裝標準(簡稱HUD標準)——它是全美所有新建HUD標準的工業化住宅進行初始安裝的最低標準,提議的條款將用于審核所有生產商的安裝手冊和州立安裝標準,對于沒有頒布任何安裝標準的州,該條款將成為強制執行的聯邦安裝標準。
4、成立專門機構對住宅產業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瑞典
居民儲蓄建設合作社(HSB)是瑞典合作建房運動的主力,同時也開展材料和部件的標準化工作,它制定的HSB規格標準更多的反映了設計人員和居民的意見,更能符合廣大成員的要求。
日本
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是日本發展住宅產業的兩個管理部門,經濟產業省通過課題形式,以財政補貼支持企業進行新技術的開發。國土交通省側重住宅生產工業化和技術方面的協調。日本政府在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建立住宅產業的審議會作為政府咨詢機構。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