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廣東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近日,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發布《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明確“十四五”廣東鄉村休閑產業總體要求、構建布局、鄉村休閑產品體系、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美麗基礎堅實、業態類型豐富、品牌效應凸顯。各地大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全省累計建成肇慶封開等5條省際廊道,打造了廣州“花漾年華”、佛山“百里芳華”、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蠔情萬丈”和陸豐“濱海走廊”等200多條美麗鄉村風貌帶、570多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013個,從業人數為57.89萬人,接待人數1.24億人次,營業收入143.7億元。總體來看,廣東鄉村休閑產業仍存在“智”創資源供給、“農”本資源發掘不充分,“聚”集資源融合不深入等問題,亟需統籌優化發展。編制實施《規劃》,發揮三農工作者的“工具書”、鄉村休閑產業投資者的“項目庫”、鄉村休閑經營主體提質發展的“指南針”作用,集成各部門涉農政策舉措合力推進,引導更多資本、智庫、信息要素賦能發展。
《規劃》堅持“守正”。一是清晰界定鄉村休閑產業范疇:鄉村休閑產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鄉村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發掘生態涵養產品,培育鄉村文化產品,打造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鄉村休閑體驗產品及關聯支撐產業。二是以農業多功能拓展、鄉村多重價值發掘為基本遵循,體現“農”味、“鄉”氣。三是以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名義印發,體現鄉村休閑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規劃》注重“創新”。一是緊緊圍繞構建產業體系、優化產品體系制定。二是密切結合本省實際在空間維度建設省域“4321”鄉村休閑產業體系(4為“四邊”即城邊、景邊、海邊、村邊,3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綠)道、南粵古驛道,2為“兩特”即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古鎮古村特色村落,1為“一園”即農產品加工旅游園區),在時間維度制定農業生產季和農閑季鄉村休閑產品開發指引。三是首次提出構建鄉村休閑產業全產業鏈和“三品一標”、打造農產品加工觀光工廠等舉措。
《規劃》突出“可行”。一是《規劃》結合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綱要,銜接省教育、工信、住建、交通、人社、自然資源、水利、文旅等專項規劃,安排“6大任務+4項保障”推進落實,指導性、可行性強。二是示范引領實施,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好農村路”、南粵古驛道、萬里碧道等建設,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整治提升,全域推進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將以《規劃》為指引,按照以“小切口”推動“大發展”的思路,整合各方資源,系統、聚力、有序推進各項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