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文旅產業是“低空經濟+文旅”場景融合衍生的新興業態,融合低空飛行與文旅體驗,為游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獨特的旅游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推動,低空文旅產業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低空文旅產業正處于成長初期,存在政策限制與空域管理難、基礎設施不足與資源配置難、運營成本高與盈利能力較弱、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與風險管理難等現實困境。具體如下: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為文旅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現實困境。以下從政策限制、基礎設施不足、運營成本高、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四個方面,探討低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

一、政策限制與空域管理難
目前,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低空空域的開放程度仍然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空文旅行業的發展。低空空域管理仍然延續傳統通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導致空域開放范圍有限,低空旅游項目的審批流程繁瑣,市場化服務主體匱乏,運營成本高,這不利于低空經濟的創新發展需求。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100多個城市探索開展空中游覽項目,但總體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多數項目未能常態化運營。同時,低空旅游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和監管機制,導致低空旅游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法律風險,如飛行安全、責任劃分等問題,給項目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二、基礎設施不足與資源配置難
低空文旅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如低空飛行器的起降設施、充電站、維修保養中心等。然而,目前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布局遠遠滯后于低空文旅產業發展的需求。一方面,通用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通用機場是低空旅游項目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但目前我國通用機場數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導致低空旅游項目在選址和運營上受到較大限制。據《202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數量449個。而美國通用機場數量超過2萬個,且國內通用機場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地區,中西部地區的通用機場匱乏。另一方面,空域資源分布不均、配置難的現象較為突出,資源分布與需求存在不平衡性。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低空空域資源需求強烈;西部地區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低空空域需求較少,低空旅游項目缺乏足夠的運營空間。
三、運營成本高與盈利能力較弱
當下,低空文旅項目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究其原因:一是航空器購置成本高昂,常用的航空器如直升機、小型飛機等,多為進口設備,其購置和維修成本較高;二是飛行成本較高,包括燃油費、維修費、保險費等;三是人力成本較高,專業的飛行員、機械師、地勤人員等人員的培訓成本、薪酬以及福利待遇都相對較高;四是機場的租賃、維護以及空管保障等費用較高。低空文旅產業主要以空中游覽、增值服務、廣告收入等模式進行增收,由于低空文旅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模較小,產品單一,游客在選擇低空文旅項目時缺乏足夠的動力和吸引力,導致項目盈利能力較弱。
四、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與風險管理難
低空旅游項目涉及飛行安全和游客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然而,在現實中,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風險管理難度大成為制約低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因素。一方面,飛行器的性能穩定性和飛行員的飛行技能是影響飛行安全的關鍵因素,一些低空旅游項目使用的飛行器性能穩定性較差,飛行員的飛行技能也參差不齊,給飛行安全帶來了較大隱患。另一方面,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低空旅游項目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如天氣變化、機械故障、人為失誤等,一些低空旅游項目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導致在風險發生時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和處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項目的運營風險和安全隱患。(作者:吳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