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政府不同階段的產業政策
日本制藥企業的發展依賴于國內對醫藥產品的巨大需求,以研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升級,以資本運作為紐帶對市場進行管制,不斷健全醫藥產業鏈,圓滿完成了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的兩大戰略,實現了深刻的產業變革。如圖 6.2 所示,日本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全球第二,隨著日本老齡人口的增加,對醫藥產品的需求也不短增加,2017 年日本醫藥市場規模達到 971 億美元。日本根據自身的優勢,對資源進行集中整合,日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技術研發的投入。日本生物醫藥產業屬于研發密集型產業,日本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不僅從財政上予以支持,在稅收上制定相應的鼓勵機制,對稅收抵扣政策進行了完善,政策支持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日本的《醫藥法》中,對生物醫藥從原材料的選擇到生產工藝和產品,都做出了比較嚴格的規定,在生物藥品進入市場之前,需要定期跟蹤藥品的信息,及時提供使用研究報告。還在臨床試驗、生產銷售等環節制定了嚴格的規范。從法律制度上保障生物醫藥產品的有效性,也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醫藥法》的出臺鼓勵了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研發投入的增加。

圖 6.2 日本醫藥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70 年代,日本政府推出全民醫保政策,日本醫藥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開始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受益于全民醫保政策,日本藥品市場大幅增長。政府制定了高昂的藥品價格,并且醫生從藥品銷售價格中賺取豐厚利潤,使得這個時候的日本藥品市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此階段,日本制藥市場主要以國內為主,政府對醫藥市場制定了多項保護政策,限制國外大型醫藥公司的進入。且日本政府規定,國外的藥物不允許單獨進入日本國內市場,必須與日本企業進行合作。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是一道強制性的政策壁壘。一系列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促進了日本國內制藥企業的發展,通過國外跨國公司授權代理等方式,讓日本企業獲得了較大的利潤。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日本醫藥研發和技術方面并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且很多藥物依賴進口。因此,在 70 年代,日本醫藥研發和技術整體落后,藥品市場對外依賴程度較高。
80 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減少醫療支出,嚴格控制藥品的價格。對于新藥第一年允許制定高價,隨后必須每年以 5%的速率遞減,此項規定的出臺,極大地縮減了國內制藥企業的利潤空間,但也為藥品研發創造了發展的契機。在 80 年代初期,日本制藥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明顯增加,平均比例高達 17%,遠遠超過同時期的發達國家。80 年代,日本制藥企業發展的核心是研發的升級,以仿創藥為立足點,而縮短與跨國制藥企業之間的差距。此外,利用并購的商業手段,收購歐美小型研發機構,初步實現了醫藥產業的升級和結構的調整。日本制藥公司在 70年代并沒有在研發技術上積累豐富的經驗,通過仿制藥這樣一種“研發門檻低、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的研發方式,適應當時日本的實際情況。因此,在 80 年代,日本開始加大研發的投入,與美國等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 90 年代,日本政府開放醫藥市場。此項決策對本土制藥企業是一個艱難的挑戰。一方面,日本政府對制藥企業的支出不斷減少,對藥品價格進行嚴格的控制;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份額受到嚴重的威脅,90 年代,跨國制藥企業在日本國內市場中占據 30%—45%的份額。在此情況下,日本制藥企業也開始積極探索國際市場,不斷減少對本土市場的依賴,成為 90 年代日本制藥企業發展的出路。因此,在 90年代,日本完全開放藥品市場,在研發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提高。在進行海外拓展的過程中,由于人才、語言和經驗方面的限制,授權歐美制藥公司代理銷售成為主要的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依然蠶食了日本制藥企業的利潤,所以它們對本土市場依賴的局面并未得到改變。 21 世紀之后,日本制藥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在此階段面臨新的問題:
1、由于創新研發難以突破關鍵技術,新藥數量大幅下降;
2、國內市場增長較為緩慢;
3、日本暢銷藥品專利期限即將到期,在未來難以尋求新的銷售增長點;
4、本土市場競爭不斷增加。日本國內外面臨嚴峻發展局面,政府出臺內部整合和外部擴張的產業政策。從日本內部企業方面,積極引導企業之間的合并,實現強強聯手,整合有利資源;對外不斷進行擴展,占領新興市場。
二、重視基礎研究與自主創新。
日本的生物醫藥產業興盛與其注重生物技術的開發和創新是分不開的,從 2006 年開始,政府科技預算中生物技術經費占比大幅度提升,主要應用生物醫藥基礎建設以及人才培育。此外,在 2002 年,日本在全國范圍內共建立了 10 個創新基地,創新基地將大學及科研機構、企業、政府三者有機結合,在財團以及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大學實驗室和科研機構更好地進行研發創新,在企業主導下推動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日本推出的 “科學技術基礎計劃”能夠有效促進公共研究成果的市場化,形成有效的生產力。在日本,生物醫藥企業商業化的形式多樣化,公共研究機構可以憑借擁有的專利,組建新的企業實現成果的商業化,也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將成果推向市場。
三、生物醫藥企業合并抱團發展。
在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下,生物醫藥企業數量大幅度增長。2000 年以來,日本新成立的生物技術公司的數量以 84%的速度進行增長。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對內很多企業選擇了合并,僅在 2004 年,就有多達 8 個日本大型制藥公司選擇了合并抱團發展,對外加快了與外國公司合作進程的推進,在這一階段的合作多變現為技術的引進。從 2005 年開始,日本企業走向全球,開啟了全球范圍內的并購進程,并相繼成功的在歐美進行了多次企業和實驗室的并購,實現了自身的發展。(作者:張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