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少有人預料到,遠大住工董事長張劍20年前的決定,撬開的竟是萬億級的綠金市場。更令業界預想不到的是,在短短兩年之間,遠大住工就已完成全國100余座城市布局,并且已將觸角伸向海外。
日前,遠大住工董事長張劍、總裁唐芬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張劍表示,中國建筑業要從做大到做強,改變大而不強的狀況,必須告別惡性競爭,重新構建新生態,促進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告別惡性競爭,建立行業新生態
提起建筑業人們并不陌生,行業門檻較低,在國際建筑市場上,過去主要靠低廉的勞務輸出,處于價值鏈低端。不過,近年來中國在建筑與基礎設施領域技術進步很快,在高鐵、港口橋梁、大型電站等海外重大工程建設上,也日漸脫穎而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遠大住工抓住機遇,向海外輸出全套裝配式建筑產品及工程技術咨詢服務,推動了更多優勢產能加速向海外輸出。
2013年,遠大住工跟隨湖南省政府“一帶一路”代表團前往南美,幫助蘇里南政府建造了18000套社會保障性住房;2017年9月29日,遠大住工全裝配式別墅成“國際禮物”,被湖南省政府選定捐贈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州。短短的4年時間,遠大住工已為世界看東方再添一張“智能制造新名片”。成為繼“高鐵外交”“熊貓外交”后開啟的中國“裝配式建筑外交”的先河。
“建筑行業無疑是中國最大的一個行業,這個產業很大。但是,產業不強,過去就是靠勞動力,污染越大,消耗也就越大。怎么做強呢?一是要提高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從組織層面改變。”張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張劍看來,過去的工業發展出現一個問題,大家是價格競爭,價格競爭的結果是一個行業沒有附加值了,沒有附加值就很難上升層次,大而不強。張劍這些年所做的事情簡單地說起來,就是通過技術升級,使原本門檻較低的建筑業變成了門檻較高的產業,像生產汽車一樣蓋房子,核心是規模化和智能化。
2015年擁有眾多專利的遠大住工以開放心態提出“全球產業合作計劃”。“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價格競爭、低水平的競爭,而是行業中有共同價值理念的企業,上下游企業,怎么來合作共贏建立一個新的生態,通過價值創造,大家來分享價值。”張劍表示。他說,中國建筑業要從做大到做強,改變大而不強的狀況,必須告別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重新構建行業新生態,促進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行業春天到來,萬億市場剛開啟
2018年年初,在中國房地產協會指導下,由樂居財經、新浪財經、上海證券報、中房網四家單位聯合發起的2018中國“美好生活”品牌計劃企業名單揭曉,遠大住工是唯一入選的房地產服務商。其入選理由是,20余年來匠心如一,從獨行探路者到行業領軍人,以工業改變傳統建筑,用科技智造美好生活。
唐芬說,中國建筑業是一個極其巨大的產業。2017年中國建筑業的總產值達到了21.4萬億元,房屋竣工面積42億平方米,在建面積更高達127億平方米,這么巨大的市場,但是干活的都是農一代,沒有農二代來干這個活了,怎么辦?怎樣用節能高效綠色的建筑來取代全國手工作業的施工方式,將成為今后產業發展的主流。我國提出要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力爭用10年左右的發展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今后所有的建筑一定會用這種方式去實現。
所以,裝配式建筑未來市場廣闊。事實上,去年唐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就曾明確表示,“裝配式建筑的春天已經到來。”
在唐芬眼中,哈工大畢業的張劍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他雖然是公司老板但更像是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因為,他從創建遠大開始,就不斷追求技術上的創新。正是這位理工男,僅用三年時間,就把中央空調做到了全球第一。
張劍回憶說,決定涉足建筑工業化是在1996年,當時遠大成立已經有8年了,發展得非常好。“企業轉型一定要在好的時候去轉,沒有遠慮就會有近憂。”他說。從遠大空調到遠大住工,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張劍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的跨越。如今,在開放合作理念推動下,遠大住工已迅速完成全國100余座城市布局,今年遠大住工的產能目標是一億平方米。
張劍給記者簡單算了一筆賬:2017年我國建筑竣工量是42億平方米,如果30%轉換成裝配式的話,將是12萬億元,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對裝配式建筑來講,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
據了解,相對于傳統建筑,每100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可以減少5噸建筑垃圾,每10000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可以少砍3000棵樹。“如果能用最少的資源、最少的能源消耗來造房子的話,對我們企業是一個機會,也是一件好事,這是我們非常簡單的想法。”張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