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發《山西省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簡稱《方案》)。這是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重要綱領性文件,是山西省最新推出的營商環境3.0版改革,是山西省“十四五”期間營商環境創新提升的施工圖。
《方案》的發布實施,將對山西省促進市場主體倍增、更多激發市場活力、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7月29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司法廳、省住建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稅務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方案》作了深入解讀。
自覺對標對表先進
創新提升五大環境
“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開放開明的人文環境、優質完善的要素保障環境。”省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連建林介紹,《方案》聚焦服務山西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重點圍繞打造“五個環境”,提出了30項具體任務,119條引領性強、突破性大、惠及面廣的改革事項。
自覺對標對表,主動自我加壓。在《方案》的主要內容中,分別在法治環境、政務環境、信用環境、人文環境、要素保障環境五個方面提出具體的改革事項。包括:破除妨礙公平競爭的不合理限制、開展市場主體法律顧問服務試點、加強涉外商事法律服務;開展“秒報秒批”智慧審批服務、建立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線上線下“全代辦”制度;探索重點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探索企業重整期間信用修復機制、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打造政策、企業、項目、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和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鏈;開展簡易低風險項目“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改革、推進水電氣暖網聯動報裝改革、量身定制“一項目一方案一清單”審批服務等。
此外,《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市先行先試,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原創性、差異化探索。在創新提升行動中,還將推出一系列基礎性牽引性改革舉措,實施一批對標改革、深化一批特色改革、創新一批自主改革,以“點”的突破推動“面”上提升。
連建林表示,下一步,要重點抓好機制完善、協調督導、宣傳培訓、紓困解難、考核評估等方面工作,形成抓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上下聚力、齊抓共管“一盤棋”工作格局。
優化項目報建審批
抓好高頻事項辦理
在優化項目報建審批方面,省發改委有哪些好的做法?“在119項政策舉措中,涉及省發改委的共有27項,簡化項目審批方面4項、強化要素保障方面3項、提升政務和項目服務方面20項。”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閆中立介紹,省發改委將重點在深化拓展承諾制改革、優化招投標營商環境、抓好項目服務3個關鍵環節集中發力。進一步減環節、減要件、降成本,全面提升項目手續辦理效率;全面推進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大幅降低企業交易成本;著力破解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慢梗阻問題;用好國家一攬子信貸支持政策,分批向各類金融機構推介項目,全力保障融資需求。
在商事制度改革過程中,如何解決市場主體“準入不準營”的問題?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郭新安介紹,2021年2月起,山西省實行了“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一是區域上從原來的個別市擴展到了全省域。二是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目前共涉及527項。三是建設完善了“證照分離”改革信息系統,實現了涉改部門之間的數據推送和共享,為改革政策落地奠定了信息化基礎。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辦理“證照分離”相關涉企許可事項31.6萬件,惠及企業30.8萬戶。郭新安說,在下一步工作中,省市場監管局將對食品經營許可、施工企業資質許可等19項高頻辦理事項進行重點推動,組織所涉及的住建、衛健、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12個省直廳局,逐項細化完善審批辦事指南、告知書和承諾書示范文本、監管規則和標準,并在所有“證照分離”改革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中推廣高頻事項的做法和經驗;抓難點,對告知承諾制、審管銜接等難點進行專門的規定,確保改革全覆蓋工作有序推進,精準落地;抓深化,計劃年底前告知承諾制改革事項達到100項。
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
不斷優化升級辦稅體驗
近幾年,山西省頒布實施《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西省“一枚印章管審批”條例》《山西省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規定》《山西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辦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在保障市場經濟良好運行,保護市場主體權益,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創造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省司法廳二級巡視員張魁銀介紹,下一步,山西省將重點在“破除妨礙公平競爭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開展市場主體法律顧問服務試點、加強涉外商事法律服務、加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護”五個方面發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全力服務保障高質量轉型發展。
在此次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中,稅務部門有哪些創新舉措?省稅務局總會計師杜飛彪介紹,涉及稅務部門的事項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事項主要是對照《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涉及稅務部門的重要任務事項。包括探索非接觸式發放稅務UKey、在稅務監管領域建立“信用+風險”監管體系、探索對個人存量房交易開放電子發票功能、深化“多稅合一”申報改革、建立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等內容,既涉及監管方式的轉變,又包含服務手段的創新。第二類事項是聚焦山西省市場主體關切的創新舉措。是在借鑒復制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推出一批在全國稅務系統處于領先位置的創新舉措,包括開通稅費退庫快速通道、電子稅務局手機版要素化無表集成申報、企業跨區遷移“無障礙”網上辦理、社保數據“領跑”繳費人“零跑”和“體檢式”風險提示提醒服務。目前,所有涉及稅務部門的創新提升事項正在全力推進落地中。
推動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
全面優化市政接入工程服務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圍繞落實《方案》,2022年山西省在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有哪些舉措?
“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制定印發了《山西省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2022年工作要點》,從四個方面制定了12條具體工作舉措?!笔∽〗◤d總工程師張志利介紹。
具體包括,一是全面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網上審批。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相關系統徹底整合,建成全省一體化投資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同時,持續完善審批系統功能,不斷拓展系統應用場景,提升網上審批便捷度,提高項目審批效率。二是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實現工程建設項目精細化、差別化管理。全面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改革。推進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改革,將全流程審批壓縮為2個階段、24個工作日以內。優化交通、水利、能源類項目審批,分類制定審批流程,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三是深化工程建設項目關鍵環節改革。通過加強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全面提升區域評估覆蓋面、推進“多測合一”改革、強化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等改革舉措,不斷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四是全面優化市政接入工程服務。依托全省一體化投資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進行“一站式”辦理,實行供排水、供氣、供暖、供電等小型市政接入工程“三零”服務,全面規范市政公用服務報裝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