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以全新視野深化我們黨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發展作出原創性貢獻,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圖為2023年2月24日,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鵬匯天總部靜態展示的飛行汽車旅航者X2。
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新質生產力意味著生產力質的躍升,是對傳統生產方式的顛覆性變革。實現工業化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功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工業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優勢更加突出,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當前,我國工業發展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制造業總體上仍處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關鍵核心技術、工業基礎能力、高端產品供給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我國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建設制造強國,根本在于徹底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打造新優勢,增強新動能。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必然選擇。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帶來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工業化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信息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領域的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帶動以綠色、智能、融合為特征的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催生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要素及其組合不斷優化,推動生產力迭代躍升。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們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差距可能被拉大的嚴峻挑戰。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牢牢把握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充分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產業鏈重組、供應鏈重構、價值鏈重塑不斷深化,制造業領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美國大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對我國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遏制打壓持續加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風險增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能夠顯著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下功夫,強化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確保推進新型工業化走深走實、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