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中國航空報》: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加大對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您如何看待中國通用航空發展機遇與挑戰?
王鳳亭:通航產業利好政策頻出,勢必會對我國通航產業發展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此外,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和倡議等的加快實施,必然有利于通用航空產業夯實發展基礎,拓展內外需求,催生新興業態,提升發展規模和水平。再者,隨著國內個性化、多層次、大眾化消費趨勢的形成,必將有利于促進通用航空文化、娛樂業態蓬勃發展。在國計民生方面,通用航空也會發揮獨特優勢。同時,北斗導航等技術的應用,也會促進通用航空基礎保障能力的提升。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通航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高分辨率衛星、低空無人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傳統通航作業優勢減弱。據統計, 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通航企業近400家, 其中70%以上企業虧損,說明通航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弱,且集中度較高。
“前景大好,問題不少”可能是國內通航產業發展現狀的寫照。目前行業管理部門也在逐步優化改進監管思路,這為通航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中國航空報》:請您介紹一下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這些年在支持下屬企業及員工創新發展方面的實踐。
王鳳亭:試飛院將創新作為試驗科學的原動力,自主研發了我國兩代變穩機,解決了試飛中的大量技術難點,突破了大型民機試飛的關鍵技術。同時,緊緊利用自身特有的“飛行平臺”優勢,積極為航空發展提供創新實踐的平臺。作為產品的第一級使用者,鼓勵廣大職工開展一系列技術攻關、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的“五小”創新,為試飛院全院和所屬企業注入了創新的活力。
近年來,試飛院在全院大力弘揚創新理念, 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院屬企業在院“一體化”發展戰略指引下,以試飛需求拉動產業發展, 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和開拓市場方面逐步形成合力,專利、軟著數量逐年增加,技術成果的應用轉化不斷加快,經濟增長能力有效提升。為支持企業和員工創新,試飛院專門設立創新獎項,組建了不同類型的創新團隊,并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解決實際管理問題。
《中國航空報》:能否談談您對本次大賽的期待和建議?您最期待在本次大賽中出現怎樣的項目?
王鳳亭:期待大賽有促進通航產業軍民融合、國產通用飛機制造的項目參與進來。也希望通過大賽對跨行業資源整合、新技術應用、商業模式創新等有積極的啟發借鑒。同時,希望有針對解決通航發展的人才、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等實際問題的項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