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發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必須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第一,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沿用老思路、老辦法,必須在探索中實踐、在創新中完善。浙江的特色小鎮經驗就是融入了所有的改革,特色小鎮的定位是綜合改革試驗區,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里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這就是制度供給上的創新。
第二,要尊重和順應市場的選擇。特色小鎮的成敗不在于政府是否給“帽子”、給政策,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度。特色小鎮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摒棄“先拿牌子、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的傳統做法。在特色小鎮建設選址中,應是市場化過程中具有一定資源稟賦和消費群體的地方,不能政府憑空規劃。這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根本。
第三,創建制代替審批制,即國家不是事先審批,而是采用“寬進嚴定”的創建式,讓地方自行創建,經過評估效果不錯以后再給予政策支持。政策扶持方式由“事先給予”變為“事后結算”。
特色小鎮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驗收命名后,才能獲得土地和財政方面支持。
第四,特色小鎮建設必須打破原有行政架構。特色小鎮不是政府再辦一個有行政級別的開發區、產業園區之類的行政區域,而是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建設非行政化的新的發展平臺。特色小鎮管理和服務體制方面要有所創新,完全市場化、公司化運作。要凸顯企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臵中的決定性作用,由投資建設主體推進特色小鎮項目建設。
第五,特色小鎮建設可以從浙江模式發展到全國的復制。經過浙江、四川的實踐,中央領導對特色小鎮高度重視,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即將啟動對全國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指導和有力支持,準備選擇一千家特色小鎮予以支持,這意味著特色小鎮建設將在全國進行推廣復制。
第六,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起。浙江模式可以學習推廣,如“小而優”“集約”“新經濟”等特征,但必須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踐和推廣。各地區搞特色小鎮建設,必須明確自身發展階段,防止“大躍進”。
第七,要注重發展特色產業,不搞千鎮一面。產業立鎮,產業先行。特色小鎮的基礎是產業。不同地區應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地域文化、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市場要求,確定各自小鎮的發展重點。浙江可以搞大數據、沃爾沃、襪子等高端化的產業,中西部地區要根據實際條件,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民宿經濟等,這些也是新經濟,旅游業態的創新也是新經濟,種植業、養殖業都可以升級為新經濟。比如婺源的油菜花,原本只是傳統的種植,后來經過旅游開發,逐步升級為特色旅游,將來還要升級到藝術層面,這就是新經濟。要從那些成長性好的新興產業的聚集地中產生。即便是歷史經典產業,也要能夠推陳出新、能夠“化腐朽為神奇”。
第八,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企業主體,專家規劃、專業設計、市場選址、企業選業、投資者選項目。政府引導要順勢而為,尊重市場,不能大包大攬,不能拍腦袋上項目,不能借機擴充政府權力搞審批,防止以特色小鎮之名建機構、增人員。防止刻意包裝項目,人為拔高升格,人為造城、造境。防止把特色小鎮又搞成新的房地產。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