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國養老服務業
(一)概況
法國早在1985年就成為老齡化國家,是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并且65歲以上人口一直保持著大幅增長,老齡化問題十分突出,這使得法國政府不得不重視養老問題。
(二)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為主
(三)養老機構類型
數據來源:2014年法國養老市場和養老體系報告
(四)主要措施
表1 法國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要措施
措施
|
內容
|
制定國家發展計劃
|
2005年,法國政府啟動家庭服務業促進計劃,將包括養老服務業在內的家庭服務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
|
制定面向老年人的政策法規
|
2007年,法國政府通過了面向老年人的兩項全國養老規劃《安度晚年2007-2009》和《高齡互助2007-2012》
核心內容:鼓勵發展養老服務業,確保居家養老和養老機構養老的連續性,以應對人口迅速老化的挑戰
|
成立專門服務管理機構
|
2005年6月全國家庭服務署成立,負責領導和協調家庭服務市場及通用服務券的發展,推動創立全國性的個人服務協會
|
鼓勵使用養老服務券
|
2006年法國政府在全國推行包括養老服務券在內的通用服務券
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提高服務券領域的服務質量和服務供給
|
大力發展養老機構
|
養老機構分公立機構、非營利機構和營利性機構
對在公立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承擔90%的養老費
對在營利性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每年評估后給予相應的補貼
|
實行嚴格的許可和評估制度
|
只有通過家庭服務管理局審核的優秀企業,才有資格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養老機構等福利機構所提供的服務由醫療福利機構評估署進行監督
|
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
政府制定嚴格的培訓計劃
鼓勵社會人員參加培訓
將技能培訓與大學教育接軌
支持并引導培訓基地
|
資料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而成
二、日本養老服務業
(一)概況
日本是亞洲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也是全球老齡化率最高的國家。1970年,日本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達7.06%,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2007年邁入“超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2014年日本總人口1.27億,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達到26%,預計到2030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30%。圍繞養老產業,日本形成了以養老服務為核心的養老服務產業鏈,涵蓋了與老年人相關的住宅、金融、家政服務、器械用品、文化,生活用品等眾多產業。
(二)養老模式
以家庭或親屬照顧為主,公共福利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的養老服務為輔的養老體系。
(三)養老院機構類型
日本養老服務機構可以滿足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進行選擇。
1、看護型養老院
對象——供身體不便和患病老人。
此類養老院通常與醫療機構有固定協作關系。
2、住宅型養老院
對象——身體狀況正常的老人。
院方尋找上門看護,企業提供臨時看護服務。
3、健康型養老院
對象——身體健康的老人。
院方負責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務,但不負責照顧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四)主要措施
頒布與修訂各項法律法規;
日本先后制定了《國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護理保險法》等法律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法律體系。
建立社區老年服務制度;
推出“介戶保險”;
建立龐大的專業隊伍,實行嚴格考核;
發展老年教育;
日本開辦了“老年班”和老年大學。
三、英國養老服務業
(一)概況
1965年,英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經濟快速增長,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各項保健措施的完善,英國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多,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根據數據顯示,2000 年其老齡化水平已達到 20.8%;到2050 年,這一比例將會上升到 28.8%。英國逐漸形成了貝克斯希爾、海斯汀等著名的“老年人城市”。
(二)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為主。
(三)服務機構類型
表2 英國養老服務機構類型
類型
|
對象
|
內容
|
特點
|
居家養老服務
|
活動不太方便的居家老年人
|
照護者每天幾次或者每周幾次的進行上門服務,包括助潔、做飯、穿衣、個人照護、送餐上門等生活服務,以及注射、吃藥等一定醫護服務
|
成本低
由公立或者慈善機構提供
|
日間照護服務
|
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照護
|
包括日托或者短時間的托養
為術后老年人提供短期護理服務
|
根據需要可以是照護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的服務,形式方便、靈活
|
老年公寓
|
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的老年人
|
公寓有醫療、保衛人員,配有緊急呼叫裝置,相對獨立
|
一般是平房或者是專門建的養老院
適合大部分的老年人
|
養老院 /護理院
|
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缺乏家庭支持的老人
|
不帶醫療服務的養老院(為老人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務)
帶醫療服務的護理院(提供基本的生活照護服務和專業的醫療、康復和護理服務等)
|
照護工作量大
帶有一定的專業性
|
資料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而成
(四)服務供給主體
地方政府
民營機構
慈善組織
四、經驗借鑒
(一)發揮多個服務主體作用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國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社會機構、慈善機構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他們所提供的服務更具有針對性,也更符合市場規律。國際上,很多國家的慈善組織、社會機構以及個人舉辦的機構大于政府舉辦的機構,如美國、加拿大等。鼓勵民營機構、慈善組織發展養老服務,一方面可以有效減輕政府壓力,另一方面進一步豐富了養老服務的種類,從而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二)強化居家養老的作用
從對法國、日本、英國養老服務業的分析來看,居家養老模式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我國的國情來說,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政府財政在全面發展以機構養老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業尚存在很大的困難。從老年人的心理來看,老年人大多數還是更愿意在熟悉的地方生活,而且機構養老容易讓老年人面對生離死別,產生較大心理波動。
(三)形成多層次的養老機構體系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各異,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存在差異性。養老機構的建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護理型、助養型、居養型等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水平,形成具有對性的多層次養老機構體系,如日本、英國等國家分別針對不同情況的老年人建立起多類型的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標準體系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標準化問題。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但是我國仍然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和標準體系。英國政府陸續出臺了《國民健康服務法》、《國民保健法》、《全民健康與社區照顧法案》、《國家老年服務框架》等,日本在這方面做得也相當出色。我國亟需從機構建設、服務內容、管理與評估等方面形成法律和標準體系,為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提供保障。
(五)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
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對養老服務也有著特殊的需求,這就要求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相當的素質。目前,我國養老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據估算,我國目前需要超過1200萬養老護理人員,但是全面從業人員不足100萬,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的僅約為2萬人。因此,我國必須盡快加強護理人員的從業人員培訓,加大對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