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當前的高頻熱詞,從中央到地方,它被屢屢提及。為了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各省市相關部門也一直在行動。那么,營商環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指標呢?下面跟著中機院十四五規劃研究所 www.0755lswjs.com 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么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準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包括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
營商環境有哪些指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報告對于營商環境評價涉及的18項指標及典型案例如下:
1、開辦企業領域,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0.5個工作日、0元辦理成本,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網上辦理、線下“一窗受理”、再造辦事流程、政府購買服務等一批改革舉措。
2、勞動力市場監管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及時處置爭議、多渠道促進就業、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等一批改革舉措。
3、辦理建筑許可領域,最佳實踐為6個環節、49.5個工作日、203164元辦理成本,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分類審批監管、優化前期評估、簡化報建流程、縮短驗收時間等一批改革舉措。
4、政府采購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提高透明度、“互聯網+政府采購”、降低交易成本、緩解資金壓力、保障公平競爭等一批改革舉措。
5、招標投標領域,廣州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加強招標投標監管、降低交易成本等一批改革舉措。
6、獲得電力領域,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3個工作日、0元辦理成本,深圳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優化辦電服務、低壓小微企業用電報裝“三零”服務、高壓用戶用電報裝“三省”服務、提升供電可靠性、加強與政府部門信息互聯互通等一批改革舉措。
7、獲得用水用氣領域,獲得用水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12個工作日、0元辦理成本,獲得用氣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16個工作日、0元辦理成本,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優化市政公用服務、優化用水報裝流程、優化用氣報裝流程等一批改革舉措。
8、登記財產領域,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0.5個工作日、41448.3元辦理成本,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加快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加快推進信息共享集成、積極推進流程集成、積極推進人員集成等一批改革舉措。
9、獲得信貸領域,杭州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簡化融資流程、擴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等一批改革舉措。
10、保護中小投資者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建立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推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第三方專業機構輔助機制和專家證人制度等一批改革舉措。
11、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深化知識產權業務便利化改革、加大保護力度、提升運用效益等一批改革舉措。
12、跨境貿易領域,最佳實踐為出口邊境審核耗時6小時、進口邊境審核耗時7.5小時、出口邊境審核費用74.74美元、進口邊境審核費用0美元、出口單證審核耗時0.8小時、進口單證審核耗時0.93小時、出口單證審核費用0美元、進口單證審核費用0美元,上海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提升通關便利、優化監管流程、降低貿易成本等一批改革舉措。
13、納稅領域,最佳實踐為納稅次數6次、納稅時間90小時,廈門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減少納稅次數、壓縮報稅時間、降低企業稅費等一批改革舉措。
14、執行合同領域,最佳實踐為139天、9.66%費用,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立審執”提速增效、優化訴訟服務等一批改革舉措。
15、辦理破產領域,最佳實踐為0.8年、10.11%辦理成本、49.87%回收率,廣州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提升專業化水平、壓縮辦理時間、提高破產案件處置效率等一批改革舉措。
16、市場監管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完善“一單兩庫一平臺”、規范執法檢查活動、創新監管方式、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等一批改革舉措。
17、政務服務領域,廣州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政務服務標準化、“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等一批改革舉措。
18、包容普惠創新領域,北京等標桿城市探索形成了鼓勵創新創業、促進人才流動、放寬市場準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便捷順暢的城市(群)交通網等一批改革舉措。
以上就是中機院十四五規劃研究所對營商環境及18項指標的總結,我們一直專注于營商環境優化課題研究,若感興趣可以加入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