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刷爆朋友圈的“足記”照片,大概還是第一次出現市委書記的身影。(攝影:陳正寶)
>>>相關報道:韓正與創業者親密互動說明什么
這是一群經常加班到深夜的人,這是一群經常以辦公室為家的人。對他們來說,這個“辦公室”非常重要。
最近幾年新一輪“創業大潮”中,興起了很多針對創業者的Coworking Space(共有工作空間),與傳統的側重于商務服務的空間不一樣,這類Coworking Space更側重于交流和創業支持。
據上海眾創空間聯盟統計,上海目前擁有36個創客空間。位于上海靜安區愚園東路28號的上海創客中心(Hero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近1500平米的地方聚集了20多個創業團隊,200多號人和一只名叫cooper的貓。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處于興趣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現在的“創客”是多元化的,他們可以是軟件的開發者,可以是“硬件再發明”的創造者,甚至可以是藝術家、設計師等各個領域擁有創新精神的人。
與其他寫字樓等辦公空間相比,身在創客中心,除了有可以幫忙處理很多事物的前臺、餐吧、會議室之外,還經常會有投資人和媒體人慕名而來。
足記的“Family”
最近非常火爆一款攝影社交軟件足記也誕生在上海創客中心。2014年8月足記剛到創客中心,那時創客中心也剛開始運營。從剛開始8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將近20人,足記可以說是和創客中心一起成名。
“當初選擇創客中心首先是因為朋友介紹,我了解下來發現這邊交通便利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有互聯網的氛圍,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一人每個月的租金1380元也是我們可以承受的。”足記創始人楊柳對澎湃新聞表示:“雖然現在不到20平米的辦公室對于人數翻了一倍的足記有點擁擠,我也有問過別的地方但是還是希望能留在創客中心,這畢竟是足記夢想起航的地方。Bob(上海創客中心社長鄭健靈)也在想法設法幫我們擴大空間。”
楊柳還透露,足記剛上線時,第一批種子用戶就是創客中心的大家,然后他們再輻射到他們的朋友,同時在使用的也給足記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而足記后臺崩潰的那幾天,大家也都有幫忙想辦法。
所以在楊柳心中創客中心不僅僅是一個辦公地點,而是像一個大的Family(家庭),Bob就是我們的大家長,有什么問題他都努力幫我們解決。“當然也有Bob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停車難。”楊柳笑稱。
Family這是澎湃新聞在采訪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Cooper是來自眾籌平臺Pozible的Mini養的一只貓,自從來到創客中心,Cooper變成了整個創客中心的貓。無論是程序員的電腦、拐角處的打印機還是大家用來休息的沙發都有它留下的痕跡。
Pozible是澳洲最大的眾籌平臺,2014年4月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而它的創始人是個地道的中國人。對于這種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創業的團隊來說,創客中心對他們的吸引就是可以和更多的團隊進行交流。
“我最喜歡每周四的分享會,在這一天,每個團隊都可以分享一下近期發生的值得借鑒的事情,相互交流經驗。”Pozible的營銷總監邱愷琦說:“而且相比寫字樓,這邊要自由很多,cooper在寫字樓肯定沒有辦法生存,但是在創客中心就生活的自由自在。”
“綜合性價比很高”
創業者聚集的地方本身就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自從足記紅了之后。澎湃新聞在多次尋覓未果后,終于在創客中心的門口“抓住”了眾人口中的Bob。
Bob認為,是好的空間和氛圍吸引了這些創業團隊,而好的團隊可以吸引更加多好的人,而且創業空間這么多個創業團隊,一旦一個團隊做不下去了還可以馬上加入新的團隊。
據悉,除了創客中心,聯合創業辦公室在上海還有7個類似的創業空間,北京也還有3個。
說到廣受好評的餐吧,Bob透露,最初他是想在餐吧的位置開個方便面博物館,因為他本人非常喜歡收集方便面。后來覺得靜安附近吃飯還是蠻貴的,大家需要一個餐吧,所以還是引進了一個做食品的創業團隊。“自產自銷不是很好么!”Bob稱。
每個創業空間的進出率都非常的大,除了有些因為團隊發展人數大量擴張不得不搬出去,也有一些因為項目解散而搬走的。在創客中心除了像足記、周末去哪兒這樣已經進入平穩期的團隊,也還有還未正式上線的團隊。
旅游類網站氫旅行就是這么一個正在為正式上線不斷準備著的團隊,氫旅行的創始人顧穎華
對澎湃新聞說:“氫旅行的團隊目前有6個人,我們自從2014年8月搬進創客中心就開始做自己的網站,而之前我們都是在淘寶上做的。這并不是我的第一個項目,當時我也是在Bob的創客空間,因為一些原因原來的項目解散了,我們也就從那撤出來了。”
顧穎華稱,創客中心對于小型創業團隊來說比較方便,不能說非常便宜,但是綜合性價比很高。之前也都去過比較遠一點的創業空間,那邊相比價格要便宜很多,但是并不適合對于我們這種小型又雛形的創業公司。
顧穎華拒絕現在分享氫旅行的故事。“故事只有等你成功的時候說出來才有人聽,現在就說萬一以后失敗了不是成了笑話了?”顧穎華說。
在創客中心,對于未來他們大多都還是很迷茫,即便像足記雖然已經大眾知曉,但也仍然擔心自己未來可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