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強軍之策,又是興國之舉。
十九大報告中,“軍民融合”被提及3次。
第一次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第11條是“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其中寫到“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時,提到5個“更加”——“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第5個“更加”即為“更加注重軍民融合”。
第二次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部分中寫到,“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堅定實施”7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第7個“戰略”即為“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第三次是在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部分中強調,“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可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是一個重要目標。
從這3部分內容,足見“軍民融合”的分量。
總書記設計的國家戰略
“軍民融合”的分量,更體現在一年前一個委員會的設立上。
一年前,2017年1月22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習近平任主任。這一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而此前3個月,2016年10月19日,第二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覽開幕。習近平帶領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和中央軍委委員參觀展覽。
十八大以來,每年全國兩會的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都會談及“軍民融合”這一話題。
2013年兩會上,習近平強調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2014年兩會上,強調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2015年兩會上,強調從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要求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2016年兩會上,強調大力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國防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2017年兩會上,強調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指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要求形成新興領域融合發展新布局。
其中,2015年兩會上,總書記系統闡釋軍民融合。談“重要性”——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
談“階段性”——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要堅持問題牽引,拿出思路舉措,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問題的解決,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談“大局意識”——要強化大局意識,軍地雙方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新時代指明的強軍之路
論證“軍民融合”必要性,有太多案例。
《軍營理論熱點怎么看·2016》一書,第十二部分內容即為《開啟雙發引擎新動力——怎么看軍民融合發展是強國興軍的國家戰略》。
書中舉了大量案例。冷戰結束后,世界各主要國家越來越多地利用國家資源和社會力量實現戰斗力的整體躍升。比如,美國F-16戰斗機訓練模擬器原價3500萬美元一臺,利用好萊塢的電影拍攝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圖形制作技術后,單價下降到300萬美元,軍費使用效益大大提高。
同時,軍民融合也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需要。如,20世紀60年代波音公司將KC-135空中加油機和B-52遠程轟炸機技術向民用飛機轉移,生產了波音707客機,迅速打開了國際民用航空市場,一舉改變國際民用航空產業格局。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通信、電力調度等領域,帶動升級了智能汽車、無人機、車聯網、物聯網等一批新興產業,到2020年將至少產生4000億元的產業效應。
現實并不讓人樂觀。據有關統計,我國目前各主要領域的軍民融合度不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一半。
一個曾經的狀況是,“軍民二元分離,通俗講就是軍是軍、民是民,軍隊和地方各搞各的,發展不協調、需求不對接、資源不共享,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結構性壁壘。”目前,這種狀況正在改變。
《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2016年版)》同樣有大篇幅內容談及軍民融合話題。主要集中在第十部分——《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關于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書中指出,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重大課題。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艱苦探索,不斷深化對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認識。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鄧小平同志提出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加以推進,為新形勢下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指明了前進方向。
講協調重平衡的兼容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把軍民融合發展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統籌設計,強力推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決策,形成了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
這是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了科學指南。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署名文章《深入學習貫徹 強化改革創新 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中,談及十八大以來軍民融合的成效。
這些成效包括,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央層面統籌統管體制已經建立。加強戰略指導和規劃,國家制定了“十三五”時期軍民融合發展藍圖,20個省份出臺了地方軍民融合發展規劃?;A設施建設統籌力度加大,國防科研生產融合發展不斷深入,軍轉民結構優化,“民參軍”規模擴大,軍隊保障社會化成效明顯,國防動員、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等逐步完善。
此外,“十三五”規劃部署的重大示范項目已經啟動,一批重大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強化改革創新,首批41家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啟動實施,軍民協同創新取得突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口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3項創新舉措,等等。
軍民融合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軍民融合發展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圍繞提高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健全國防工業體系,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體制,改革國防科研生產管理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改革完善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拓展軍隊保障社會化領域等一系列任務,涵蓋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國防動員等領域。
此外,頂層設計方面,還出臺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兑庖姟泛汀兑巹潯反_定的各項任務正得到有效落實。
其中,軍民融合的重點,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常被提及。它們對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既是軍事競爭的戰略領域,也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現實安全威脅,更是牽引經濟科技發展的火車頭。而建設海洋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的宏偉目標,賦予軍民融合新的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