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需求對接平臺 拓寬交流合作渠道
——沈陽市創新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紀事
提起沈陽的裝備制造業,懂行的人無不豎大拇指。“鶻鷹”殲-31、大飛機C919等明星產品的研發,不乏它參與的身影。如今,沈陽積極建立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多方聯動機制,搭建需求對接平臺、拓寬軍民融合交流與合作渠道……這一系列創新舉措,促進了沈陽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同步增長,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帶來新動能。
作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沈陽,歷來就是東北重工業發展的橋頭堡,擁有雄厚的軍品研發、制造基礎以及大量的科研人才。
在得天獨厚的國防科工優勢和資源上,沈陽航空工業堅持軍民機兩翼齊飛發展戰略,從戰略層面持續推進軍民融合,在我國民用航空事業發展上作出突出貢獻,在世界民機市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帶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沈陽的工業基礎為軍民融合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同時軍民融合也將為沈陽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動力,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王林表示。
然而,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當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所需”與“所有”見不上面,“所盼”與“所能”握不上手。軍工企業不知民營企業有什么先進技術,民營企業不知軍工企業有什么科研項目,部隊不知軍地企業能為戰斗力建設做點啥。信息壁壘成了打通沈陽軍民融合“最后一公里”的一大難點。
作為沈陽工業建設的重點區域,皇姑區充分利用強大的國防科工優勢和資源,全面落實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全力打造了5個軍民融合產業園,1個軍民融合眾創空間。
其中,頗受關注的是皇姑區與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合力打造的航空技術軍民融合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正在打造飛機設計集成、增材制造領域的“軍轉民”產業鏈。同時成立了聯合工作組,著手開放國家級實驗室,并梳理脫密技術項目149項,推進新一輪技術成果轉化工作。如今,該產業園的首個軍民合作項目——沈陽旋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軍警民多用無人機”已經完成樣機生產,在多地航展中嶄露頭角。
“除了產業園的規模和合作領域的拓展,皇姑區也在多樣化創新上不斷探索。”據皇姑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皇姑區打造的軍民融合產業園還包括裝備器材防護軍民融合產業園、科技創新產業園、中國裝備制造工業設計中心等。以沈陽君威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打造的君威軍民融合智慧產業園,已經聚集12家產業鏈企業,預計今年年底園區企業將達到20家。
今年4月27日,遼寧省首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聯盟在皇姑區成立。目的就是為軍工和民用企業牽線搭橋,實現信息對接,使雙方更好地開展合作。同時,皇姑區將從事軍工科研生產、軍民用技術雙向轉移和成果轉化、國防科技交流等企事業單位融合到一起,成立軍民融合企業發展聯盟,重點開展與軍民融合密切相關的信息與數據共享服務、軍民融合項目對接、軍民雙向交流活動,幫助軍地企業實現信息無縫對接。
皇姑區還定期舉辦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主題沙龍,集聚各方面優勢資源,加強軍地雙方信息對接,統籌推進供給、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為配合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主題沙龍,沈陽市政府設立了“軍民融合直通車”。“直通車”以邀約企業自主發起的形式,邀請聯盟企業走入軍地企業。每次組織10戶至15戶聯盟企業,30人左右的規模,與邀約企業對接交流。堅持“民企走向軍工、軍工深入民企”理念,設置“走進軍工”“走進民企”“走進高校”等3項內容,共安排軍工5站、民企10站、高校3站等18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