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農村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中央此前提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那么,什么是農村綜合改革?具體包括什么?以下18個將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單,為您盤點。
1、什么是農村綜合改革? 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在確定的試點試驗區內,依托項目建設和運營載體,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數字鄉村,增加農民收入,完善鄉村治理,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和模式,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2、農村綜合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一、農村產業發展機制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
壯大現代種養業,加快發展綠色、優質、特色、品牌產品,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在試點地區形成地理標志產品。以地方特色產業為重點,加強試點地區農業特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小、品種多、質量好、特色鮮明的區域公共品牌。培育新型農業生產服務業和鄉村生活服務業,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發揮鄉村資源和生態優勢,發展休閑農業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生態旅游、農村電商等,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加快農村自然資源增值。
二、 數字村莊發展機制 完善智慧農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加強“互聯網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完善農民生活服務體系,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便民服務機制。完善數字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礎數據資源整合,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延伸,發揮信息化對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撐作用,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推動建立靈敏高效的現代農村治理機制。
三、促進農民增收機制 探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開發品質優良、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利益掛鉤機制,促進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一體化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完善,盡可能把工作留給農民。收入、股份分紅等方式讓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加強優質農民培育,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生產經營、就業增收和自我發展能力。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機制。
四、完善農村治理機制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用好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政策,調動農民集資、投入勞力參與村公益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加快推進村公益項目建設。深入農民最迫切需要的村落,形成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實踐載體,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提升領導力和水平。適應農村人口流動實際,結合一案一議相關工作,創新村民議事形式,完善議事決策主體和程序,完善民主決策機制,探索形成透明、規范、高效、可復制、可推廣的運營體系和方法。
引導農民更多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管護,促進項目建設質量提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受益人支付、村集體補貼、財政補貼相結合的管護資金保障機制,建設宜居、工業、優美的環境。鄉村的。
五、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目錄
2021年繼續在北京、河北、內蒙古、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深圳、廣西、四川、云南、還有甘肅。各試點省份開展試點,中央財政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轉移支付對農村綜合改革實行定額補助。 隨著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的推進,農民增收的途徑將越來越多。而“土地掮客”也開始成為一個香餑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