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完成了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工作,對全部219家國家級經開區2017年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體檢”和量化評價。
從2016年國家級經開區考核評價開始,商務部將原來的八大類80多項指標調整為五大類53項指標。以往的考核標準整體更偏重經濟總量、生產要素等“量”的考察,而現在的新標準中科技創新所占比重最大,對“質”的要求更高,因此園區的優勢也隨之更清晰地呈現出來。
這次考評披露了綜合排名前30名、產業基礎前10名、科技創新前10名、利用外資前10名和對外貿易前10名五大排名:
在綜合排名中,與2017年一致,蘇州工業園仍高居榜首。廣州經開區和天津經開區則對調位置,分列二三;北京經開區排名未變,仍列第四位。2017年上榜前30名的西青經開區、綿陽經開區、常熟經開區、徐州經開區、大連經開區未能繼續霸榜;而鎮江經開區、武清經開區、秦皇島經開區、淮安經開區、上海金橋經開區則順利上位。
從分項結果看,蘇州工業園列產業基礎、對外貿易第一名;廣州經開區列科技創新第一名,天津經開區則列利用外資第一名。
根據考核評價結果顯示,國家級經開區發展態勢良好,主要指標穩中有進,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質量效益優化提升。2017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的地區生產總值8.9萬億元,同比增長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進出口總額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1%。
第二,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截至2017年末,國家級經開區擁有1.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的13.8%;擁有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超過4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57件。
第三,區域發展務實推進。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實際使用外資占所在設區市比重為15.6%,比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末,國家級經開區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共建園區88個,對口援疆、援藏、援助邊境經濟合作區74個。
第四,綠色發展水平領先。國家級經開區一直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2017年,國家級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明顯下降,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末,219家國家級經開區有超過1.4萬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
第五,行政效能逐步提高。截至2017年末,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179家建立了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在線審批平臺,183家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占全部國家級經開區的比重均超過80%。
國家級經開區將根據要求繼續推動創新提升,按照產城融合、二三并舉、創業創新、招商引智、體制優化、精簡高效的發展方向,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激發對外經濟活力,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