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業是提升南寧首位度的核心方向和主導戰略。南寧高新區作為現代工業的重要載體,在奮力提升工業首位度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余遠輝到高新區調研時指出,高新區要站在新的起點上,把握發展機遇,以更加強有力的舉措做大做強高新產業,努力打造南寧首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園區。余遠輝書記的這一期望和要求,進一步指明了高新區在提升南寧工業首位度中肩負的歷史擔當和時代重任。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積極跟進,主動作為,形成了抓發展、促提升的良好態勢。
●冷靜審視,科學研判,看清找準自身有利因素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增強引領工業首位度提升的信心和決心
引領工業首位度提升,南寧高新區有許多有利條件。首先,園區建設有基礎,產業規劃有規模。高新區1992年被授予國家級高新區,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已形成生物工程及制藥、軟件與電子信息、汽車零配件與機電產品制造三大特色主導產業。擁有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863亞熱帶生物產業基地、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廣告產業園試點園區、亞熱帶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創新型產業集群工程試點園區等五大產業基地。2012年又被科技部批復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目前高新區在產業規模、財政收入等方面在全市開發區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5家,占全市21.18%;產值超億元企業139家,占全市25.97%;上市公司4家,占全市40%。這些都為高新區引領首府工業首位度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高新區拓展了空間,配套功能進一步優化。高新區的開發建設從最初的心圩街道轄區開始,隨后,市委、市政府為了把高新區做強做大,于2011年4月把安寧街道劃歸高新區代管;2013年6月將相思湖新區與高新區合并,組建新的高新區;2014年2月又把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的任務交給高新區,使高新區轄區面積從最初的26平方公里擴大到174平方公里。現在的高新區已成為集科技工業園區、商貿科教園區、生態濕地公園、綜合保稅區和城市新區開發建設于一體的產城融合體,園區的整體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再次,高新區享受國家、自治區和南寧市的政策支持。南寧高新區除享受國家級高新區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外,還得到自治區和南寧市的重大政策支持。2012年7月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南寧市于2012年12月出臺了《關于促進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跨越發展的決定》,對高新區采取最特殊、最靈活的政策;2013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若干措施》,鼓勵和支持開發區在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體制機制上大膽改革創新。這些政策已經或者正在匯聚成高新區加快發展的優勢。
在新形勢下,高新區也面臨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從自身因素上看,園區配套還不夠完善,產業結構不優,創新驅動力不強,高新技術企業對園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夠高。從橫向比較看,高新區綜合實力水平與首府區位優勢和政策支持所應達到的目標還不相稱,與周邊省會城市的高新區相比還有差距,如昆明、長沙、貴陽市高新區在產業布局、創新驅動、園區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后勁等方面都比南寧高新區要強,發展勢頭要猛;與區內的桂林、柳州高新區相比優勢也在減少,這兩個高新區都在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追趕之勢正旺;與市內另外兩家開發區相比差距也在縮小,有些指標已經處于下風,特別是經開區近年來在入園大項目的拉動下,趕超勢頭強勁。所有這些都對高新區提出了嚴峻挑戰。
我們既要看到高新區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樹立信心和決心,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以“三步并作兩步”的干勁和韌勁,搶時間、爭速度、抓落實,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拓寬視野,順勢而謀,準確把握高新區發展新態勢,進一步理清引領工業首位度提升的戰略思路
受國內外環境的影響,國家高新區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原先過多依靠中低端產業支撐,過多依靠土地等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的增長方式遇到了嚴峻挑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是擺在國家高新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全國各地國家高新區特別是發展較快的園區,紛紛因勢而變,搶抓機遇,著眼于提高園區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實施戰略性調整。南寧高新區要順應這一發展新態勢,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拓寬視野,精心謀劃,進一步理清引領工業首位度提升的戰略思路。
一是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新形勢下,南寧高新區的發展已經處在一個關鍵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解放思想;越是爬坡過坎,越需要改革創新。要丟掉優越感,正視問題,直面差距,應勢而動,化危為機,掌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要把高新區的開發建設放在全市、全區、全國的發展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要清醒地看到“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嚴峻現實,增強甩掉“追兵”、趕超“標兵” 的信心和勇氣。要把解放思想與培育和弘揚高新區應有的敢為人先、勇于創業、大膽創新、務實高效的精神價值結合起來,讓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敬業奉獻在高新區蔚然成風。
二是必須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決勝未來的重大抉擇。高新區轄區內共有三十多所大專院校,知識、技術、人才密集。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建立以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的區校一體化合作運行機制,激發高教科研單位科技創新活力,讓科技成果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要鼓勵企業與高教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共贏合作,共享高教科研機構的科技、人才、研發等資源。要支持企業建設高端研發平臺和國家級實驗室或技術中心,使關鍵核心技術源源不斷地融入產業發展和產品創新。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努力使高新區成為對全市,乃至全區產生支撐作用和重要影響的創新驅動發展先導區。
三是必須堅持以優化產業布局為重點。產業結構是否優化、產業布局是否合理是決定一個開發區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高新區稅源局部萎縮,財政增長乏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園區的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不夠合理。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高新區四個片區各自的基礎和功能稟賦,制定和完善產業規劃,加快形成主業強勁牽引、業態配套互補、多點支撐發展的產業格局,提高園區經濟抗風險能力。要繼續夯實和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汽車零配件與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高科技產業制高點。重點扶持研發設計、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努力構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良好經濟格局。
四是必須堅持以產城融合為路徑。產城融合是現代工業園區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新區下轄兩個街道14個村委會,人口40多萬,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規模。要高標準、高品位、特色化做好園區城市發展規劃,大力推進舊城、舊村、舊廠和危舊房改造,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園區城市形象。城市的品位越高,產業集聚功能就越強,帶動園區發展的能力就越強。要推動高新區從以工業園區為建設核心的模式,向建設現代化城市新區的模式轉化,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工業先進、產業發達、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承載力強、現代化程度高的智慧型科技新城。
五是必須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科技帶動產業、引領和輻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一方百姓是高新區的立區之本。在推動高新區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規劃和推進園區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失地和房屋被拆遷群眾的生產、生活、生計問題,不折不扣地落實相關政策,切實解決好群眾的三產用地、集體經濟、住房安置、社保和就業問題。建設和完善服務民生的各項公共設施,讓轄區群眾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突出重點,穩準發力,以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把引領工業首位度提升落到實處
高新區要更好地履行使命,既要善思善謀,更要善做善行。在挑戰日益嚴峻,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要增強定力,迎難而上,咬定目標,把握重點,統籌施策,狠抓落實,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引領南寧工業首位度提升。
一是高標準制定和完善園區發展規劃。規劃是品質之源。高新區下轄四個片區,必須系統考慮頂層設計,高標準規劃,嚴格按規劃實施。發展規劃要突出布局現代工業這個核心支柱,合理安排好大項目、大企業和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項目入駐。要針對四個片區的不同情況,分片謀劃產業布局。在心圩片區重點布局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工程及健康產業和總部經濟;在安寧片區重點布局光機電制造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在相思湖片區重點布局生態科技、商業、文化創意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在綜合保稅片區重點布局電子信息產業、先進機械裝備制造、加工貿易、保稅物流以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統籌四個片區發展,努力實現四個片區分進合擊,優勢互補,功能提升。
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要求謀劃和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產城新區,以一流的設施環境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強優企業和創新資源。要狠抓標準廠房建設,加快建成一批與工業生產條件相匹配、通用性強、適用性廣的標準廠房,確保引進的項目來即能用,節省投產周期,促使項目建設“零”期限投產達產。今年高新區新開工標準廠房建設28萬平方米,竣工廠房面積要達20萬平方米。今后還要繼續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提高園區項目落地的保障能力。
三是千方百計招大引強。現階段,高新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大項目少,強優項目對園區的拉動作用不夠強。要徹底扭轉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強化“抓發展就是抓項目”的理念,堅持把招大引強作為高新區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招大商、引強企。要把握和利用南寧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所具有的吸納要素資源集聚的優勢,抓住產業梯次轉移機遇,全力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環保節能型的大企業、大項目,力爭在招大引強上取得新突破。
四是全力服務好企業。余遠輝書記指出:“企業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服務好企業,就是黨和政府的責任。”高新區發展到今天是靠企業支撐起來的。所以,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余遠輝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自覺的行動全力做好服務企業工作。要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企業在生產管理中最關心、最直接、最亟須的問題,落實人員,制定措施,逐個問題去解決。近年來,高新區黨組織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五定五包”服務企業工作法,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深入企業做好服務,深受企業好評。
五是廣泛吸引和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知識、技術和人才密集是高新區最鮮明的特征,也是引領高新區發展壯大的根本因素。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必須緊緊依靠人才和技術。南寧高新區人才工作有基礎、有成績,但總體上看人才對園區發展的帶動力還不夠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還不夠大。要強化人才工作理念,圍繞產業聚人才,用好人才促產業。要依托落戶在高新區的北部灣人才金港這個平臺,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鼓勵人才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和創業。要發揮企業作為人才培養和引進的主體作用,引導和扶持企業更好地發揮人才在技術攻關、產品開發、管理創新中的作用。要努力服務好人才,為人才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營造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六是抓作風強隊伍。作風好壞決定著事業成敗。高新區作為改革先行區、創新試驗區和經濟發展引領區,更需要有一批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回顧高新區走過的歷程,沒有優良作風做保障,就沒有今天開發建設的成就。要進一步增強對作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繼續強力整治作風頑疾,提高隊伍的戰斗力和執行力。鞏固和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建立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要緊緊抓住市委授予開發區實行更加靈活的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政策的大好時機,建立和完善全員聘用制和績效考評機制,引導和激勵干部用心謀事、實在做事、努力成事,打造一支適應高新區開發建設需要的干部隊伍,為加快引領南寧工業首位度的提升提供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