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四化并舉”試驗區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從“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發展,契合了信息化時代的特征,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信息化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同其他“三化”之間互相促進。“四化”是一個整體系統,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工業化、城鎮化可以帶動和裝備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則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進其他“三化”。
項目思路
根據中央政府和陜西省“四化并舉”方略的指示精神,立足試驗區范圍內“四化”存在的問題,確定一條目標主線、三大規劃原則和五大發展思路的規劃指導綱領:
一條主線
即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四化融合發展這條主線,把是否實現了四化融合發展作為揭示問題、分析原因、作出處理、提出建議的重要標準,發揮試驗區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三大原則
(1)四化融合原則。即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發展動力、以農業現代化為經濟亮點、以特色城鎮化為民生保障,以村鎮信息化為管理支撐,確保四化融合,相互促進。
(2)主題突出原則。即堅持新型工業和現代農業鏈條的打造要求符合國家和地方發展要求,強化石化、蘋果和生豬三大發展主題;城鎮化則堅持以農村社區建設為重心,圍繞石化、蘋果和生豬三大主題,構建特色地方文化主題;圍繞三大主題,加強信息化專業平臺的構建。
(3)人地和諧原則。即城鎮化路徑設計要符合區域人地關系,同時又符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要與本地的生態資源與環境基礎相協調,防止破壞生態環境。
五大思路
(1)打造石油化工重鎮,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強化試驗區的經濟結構調整。
(2)打造省級示范名鎮,使之陜西基層四化并舉戰略實施的示范窗口。
(3)打造現代農業強鎮,積極創建以果畜為主導的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4)打造現代智能城鎮,創建陜西省現代化村鎮的信息化建設新典范。
(5)健全體制機制創新,從省市縣鎮村五個層面推進四化并舉各領域。
項目效果
該項目已進行首次成果匯報,客戶高度評價了我院項目組的專業能力、研究能力和規劃能力。
更多案例
• 湖北孝感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產業規劃
• 內蒙古阿拉善盟左旗黃河西岸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專題
• 莆田文化產業園概念性規劃、產業規劃
• 山西省臨汾市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
• 臨汾市煤炭、焦化、冶金、煤化工、裝備制造、電力、食品、醫藥、新材料九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山西蒲縣工業“十二五”規劃及5個工業園區產業規劃、總體規劃 (包括:加工制造與新型建材園、煤電化工業園、循環工業園區、物流園、農副產品加工制造園)
• 廣東清遠市僑興新興產業園總規、控規
• 河南安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新興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
• 唐山遷安市科學發展示范市發展規劃
• 廊坊陽光文化產業園產業規劃、項目申請報告、總規
• 哈克(邯鄲)農業機械產業園項目可研及產業規劃
• 保定滿城工業園項目可研及產業規劃
• 安徽寧國醫療器械園產業發展規劃
• 安徽六安信網光電科技產業園發展規劃
• 安徽吳山文化旅游園項目可研及總體規劃設計
• 中法夏斗湖經濟貿易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