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西安商貿業以建設我國北方西部地區商貿中心為目標,發展大商貿,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經過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流通格局,為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項目思路
(一)建設完善三級商業服務網絡
按照我市中心集團、外圍組團、軸向布點、帶狀發展的城市布局形態和完善商貿服務體系的規劃要求,在中心集團建立三級商業服務網絡和中央商務區(CBD),規劃發展外圍組團區商業中心。
1、充實提高一級商業服務網。除建設城區內的東西南北大街和解放路外,逐步發展以南北大街為軸,解放路與灑金橋大街相對,東西五路、蓮湖路與東西大街相對的“中”字型商業區。重點是優化和調整網點布局結構,開發商業區功能,完善環城內書院門、德福巷仿古步行商業街,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氣息相結合。
2、建設發展二級商業服務網。圍繞土門、小寨、胡家廟、張家堡等建設二級商業中心;在城郊結合部、大集鎮、交通干道附近合理布置一些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工業品生產資料、日用商品等市場和相應的商貿服務設施。
3、配套建設三級商業服務網。在全市人口居住密集區、住宅新區、開發區等建立一批方便群眾消費的便民店、超市、連鎖店等商業網點,形成三級商業區。重點建設群眾日常生活必需品供應設施,具備網點合理、行業齊全、服務配套的特點,以完善新建區的商貿服務功能。
4、建立中央商務區(CBD)。在東起翠花路南延伸線,西至朱雀路南延伸線,北起水廠路、南至三環路,開辟建設一座占地3.4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務區”,使之成為現代化的與國際接軌的示范區。圍繞金融、會展、證券、信息、娛樂、外國領事館區等的發展,配套建設現代化的商貿服務體系,形成環境高雅、設施超前、功能齊全、風格獨特的外向型城市新區,進而成為西安城區副都心。
5、圍繞城市外圍組團區,建設商貿服務設施。 2010年圍繞外圍組團的發展,逐步完善未央、閆良、臨潼、韋曲、草灘等9個現代化、大容量的組團式商業服務體系。
(二)培育和發展新型批發與零售系統
1、建設新型批發流通網絡系統
建立新型工商關系,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以大型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為主體,以日用品、副食品、生產資料和農特產品為對象,重塑西安商品流通批發體系,形成具有現代化水平和較強吞吐能力的商品流通網絡。加強“龍頭”批發市場建設,強化其綜合功能,通過改造和提高,逐步完善市場的信息、結算、價格等功能,建立電子報價、信息發布、結算和物流配送體系,提高批發市場信息的集中、處理和傳播能力和經營方式,發揮“龍頭”市場的整體優勢,使之發展成為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交換和購銷活動服務中心。
2、優化和調整零售業態結構
調整大型百貨商場經營策略,向集購物、商務、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方向發展;更新改造中型百貨店,營造“專、精、新、特”的經營風格。在城市主要商業區,著重發展具有現代商業氣息的專業店和專賣店,突出品牌經營;在居民區和新建小區發展便利店、小型超市;在東西南北四郊重點發展大中型倉儲式商場或綜合超市。
(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開拓城鄉市場。加大開拓農村市場力度,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適應農民需求的農資、果蔬、畜牧等專業公司,培育建設3—5個農副產品貨源基地,逐步建立起渠道暢通、網絡合理的農副產品和農資流通體系;發展會展經濟,利用“東西部經貿洽談會”和“西安經貿與投資洽談會”等在全國及國際形成的影響,爭辦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各種會議和商貿活動,使會展經濟成為西安經濟的增長點;同時,采取多種措施,擴大地產品外銷;搞好 “菜藍子工程”、“三綠工程”、“廚房工程”、發展家庭服務、社區服務;積極爭取進出口經營權,利用國際商業營銷網絡,發展對外貿易。
2、依托旅游促進商貿業發展。引導旅游商品向民族化、特色化、優質化方向發展;配合旅游景點、風景區,興辦配套服務體系,開發休閑度假娛樂旅游項目,開展商務、購物等觀光旅游;健全旅游商品的營銷組織體系。
3、發展以連鎖經營為主的新型營銷方式。重點發展以經營日用品和副食品為主的連鎖便民店、連鎖超市、連鎖專業店和服務業連鎖店;以直營連鎖為支點,大力發展特許連鎖,加速網絡擴張;加強配送中心建設,實現集中批量進貨;立足西安市場,向周邊農村市場延伸,向省外、國外發展;組建一批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
4、商為利用外資取得較大進展。進一步擴大商貿業對外開放,加速與國際商業接軌。培育地方名牌產品,商貿業三資企業年營業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逐步增加到10%左右。實現商貿業結構布局調整上質的飛躍。
5、科技興貿,實現流通方式的根本轉變。
大型綜合批發、物流配送、大型百貨零售、餐飲服務和連鎖經營等規模較大的企業,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方面,逐步建立商品流通信息網絡系統,搞好 “三金”工程(金橋、金卡、金關工程)的接軌工作,培訓現代電子信息科技人才,加大商貿企業推行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力度;主要商貿企業普遍應用MIS系統,推行商品條碼技術與企業代碼技術,建立商業自動化檢測、監控中心;積極有效地發展電子商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商業核心業務的管理,逐步實現商業與金融、稅務、供應商及制造商在互聯網上的對接,創建新型電子網絡商業營銷體系,實現流通方式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