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低空經濟發展迅速,但仍面臨空域管理復雜性、基礎設施不足、技術瓶頸等挑戰。建議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推動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以促進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預計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低空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一、主要瓶頸與制約因素
1. 空域管理與安全挑戰
低空空域的管理復雜性及安全問題已成為限制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4]。當前,中國低空空域管理面臨標準不一致的挑戰,尤其在跨區域協調與管理上存在較大難度,不僅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埋下了安全隱患。例如,由于各地區空域管理規定的差異,企業在進行跨區域飛行作業時必須遵循多樣化的規則,這無疑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與風險。同時,低空空域的安全監管尚顯不足[5],盡管《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已經開始執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缺少明確的細則和有效的監管措施。這些問題不僅威脅飛行安全,也阻礙了低空經濟的整體進步。因此,迫切需要構建一個統一的國家級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和安全保障機制,以確保空域的安全和高效管理。
2. 基礎設施不完善
低空經濟發展受到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顯著制約,主要表現在通用航空基礎設施的短缺與分布不均,以及通信導航設施覆蓋的局限性。具體而言,我國通用機場和起降點的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多地的通用航空服務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同時,通信網絡與導航設施的覆蓋范圍受限,特別是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帶,信號覆蓋薄弱或缺失的情況頻發,這不僅影響低空飛行活動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也制約了低空經濟的市場拓展與應用推廣。加快通用機場和起降點的建設步伐,完善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的布局,是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緊迫任務。
3. 技術瓶頸與創新能力不足
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受到技術瓶頸和創新能力不足的雙重制約。發動機/ 電機技術和電池技術的性能是影響航空器飛行性能和可靠性的關鍵因素,此外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至關重要。中國在無人機和eVTOL 領域雖取得進展,但以上性能仍有提升空間,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盡管部分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創新上取得了成果,但整體而言,系統性的創新機制和平臺支持尚顯不足。許多關鍵技術要么依賴進口,要么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難以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

二、政策應對與建議
1. 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為促進低空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至關重要。首先,應加快制定和完善針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專項法規和技術標準,參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V1.0(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條款,進一步細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生產、銷售、使用、監管等各環節的實施細則和技術標準。其次,應建立健全國家級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實現全國范圍內低空空域管理的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協調。在現有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低空空域分類劃設、飛行規則制定、審批流程簡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空域資源利用效率。此外,要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空域管理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打破地域壁壘,實現低空空域的順暢運行。同時,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嚴格執法,對“黑飛”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查處,提高違法成本,確保低空飛行安全和秩序。
2.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支撐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舉措。一方面,加快通用機場和起降點的建設步伐,尤其注重在中西部等基礎設施薄弱、低空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進行布局。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相關規劃,合理規劃通用機場選址,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建設進度。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通用機場建設,創新投資運營模式,提高機場建設和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通信網絡和導航設施建設,提高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帶的信號覆蓋范圍和質量。借鑒深圳市在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建設中引入先進CNS 系統(通信、導航、監視)的經驗,加大對通信基站、導航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力度,推廣應用先進的通信導航技術。此外,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建設專業的無人機維修站、保養中心、培訓基地等配套設施,提高低空經濟產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和支持能力,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3. 提升創新能力與途徑
技術創新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強國際合作是提升我國低空經濟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首先,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在發動機/ 電機技術、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政府可通過設立專項研發基金、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手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資金投入,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活動。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技術創新體系,共同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其次,積極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與國際先進國家和地區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投身低空經濟領域,促進我國低空經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提升我國低空經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結論
綜合分析表明,一系列低空經濟產業政策的出臺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有力的支持。這些政策不僅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的投入,還強勁有力地推動了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持續優化與蓬勃發展,促使產業鏈各環節加速升級,協同共進,形成更為高效、穩定且富有創新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進一步筑牢低空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政策的明確導向也拓展了低空經濟的應用領域,提升了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和效益。
展望未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續增強、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產業創新的深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加強以及安全監管的嚴格實施,低空經濟產業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作者:高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