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商業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相關支持政策不斷出臺,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一)產業鏈已漸趨完整
目前,商業航天主要以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為主,其中人造衛星的商業價值較高,應用領域較廣,市場已有一定成熟度。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已初步形成全覆蓋的商業航天產業鏈。產業鏈上游為衛星制造企業,例如智星空間、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長光衛星等企業,約占商業航天市場規模7%,由于技術壁壘較高,關鍵技術和產品由少數幾家企業壟斷;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衛星發射企業及地面設備制造企業,包括星河動力等企業,約占市場規模48%;下游則涉及衛星應用及運營企業,涵蓋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領域,包括北斗星通、中海達、華力創通等企業,約占市場規模45%。總體來看,商業航天產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環節。
(二)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國內商業航天雖然起步晚,但在近十年間,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注冊并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達537家。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萬億元。業務布局方面,隨著衛星、火箭、發射場進入商業化模式,商業衛星密集的發射需求將大幅提升火箭發射的頻次;隨著電子設備、芯片等其他科技板塊的長足發展,下游應用端的需求也正持續擴大。
(三)以降本增效為技術突破方向
近年來,國內商業航天產業已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進展。例如,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入軌,填補了國內液氧甲烷火箭的技術空白。但相較于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世界一流企業,國內商業航天企業在火箭可回收技術、大推力運載火箭、衛星制造與批量生產等關鍵核心技術上的競爭力仍然落后。長期來看,市場競爭的突破和先發優勢在于誰能推出發射成功率高、發射次數穩定、滿足市場需求的中大型液體箭型。因此,還需要以“低成本、高效率”為目標,通過科技攻關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供技術供給側支撐。
二、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圍繞整機制造(箭、星、發動機)、組件配套、航天材料、衛星應用四大領域持續發力,打造“造箭用星”產業格局,在園區建設、產業基金、技術創新等方面實現了從無到有,圍繞“星、箭、網、端”形成了制造為主、研發為輔的商業航天產業布局,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成效
1.大力引進頭部企業,持續擴張產業規模。
近兩年,無錫市在商業航天產業發力招引頭部企業,已在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集聚規上企業122家、占全省比例超三成,包括紫微科技、銀河航天、微納星空、遨天科技、紫微宇通等全國近80%的空天產業頭部企業已落子無錫。
2024年以來,無錫與商業航天領域頭部企業累計合作簽約項目金額已達268.7億元。截至2024年底,無錫市已初步形成衛星總裝及單機、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等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布局,在建項目可實現35發火箭、330臺火箭發動機、800顆衛星和10艘商業飛船的年產能,預計到2029年產業規模將超千億元。其中,梁溪區獲省首批“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
2.成立專項產業基金,前瞻布局產業園區。
梁溪區積極打造“產業+基金”模式,設立科創產業、數字經濟、國聯金沙江空天產業、民生空天產業四大基金,組建了科創產業、數字經濟兩個百億規模基金,已集聚基金規模超600億元。惠山高新區則成立了3支產業母基金,資金總規模45億元;另外還有6支航空航天產業的專項基金,資金總規模73.7億元。梁溪區深化“產業集群+特色園區”模式,已規劃建設梁溪空天產業園等9個產業園區、150萬平方米高品質的產業載體。惠山區打造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作為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核心載體,規劃了“一箭三星”的商業航天布局。無錫經開區“無錫星谷”空天信息全產業鏈特色園區和江陰綺山湖科創谷空天產業園目前也已簽約。
3.集聚優質科創資源,促進區域互補合作。
無錫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以及李德榮等空天領域的院士團隊達成深度產學研合作,落地先進渦輪動力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北航藍天科創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成立太湖空天動力研究院。此外,還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布局科創飛地,探索異地研發孵化模式。無錫市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通過區域互補與連云港在商業航天領域實現南北合作,建立“在錫研發制造,在連組裝發射”的新模式,實現了省內商業航天全產業鏈閉環。
(二)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目前,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一批企業和項目園區仍在建設中。調研情況顯示,無錫市商業航天產業面臨的問題主要如下。
1.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和政策支撐有待完善。一方面,無錫市僅在未來產業規劃中提及了“造箭用星”的目標,各區縣雖已出臺各自的發展規劃,但全市綱領性的行動計劃仍在推進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無錫市商業航天的短、中、長期目標,以及各區縣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無錫市人才政策對商業航天人才(包括科研人才和藍領技工)的吸引力度較弱。目前的商業航天政策主要針對規上企業,處于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享受政策比較困難,并且產業基金的申報和審批流程比較復雜,無法及時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2.企業招引的觀念和舉措有待創新。隨著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招商引資相關政策的發布,稅收優惠等以往累積的招商經驗失靈,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落地的難度大幅提高。無錫市未來招商引資的著力點要從稅收、土地等“硬優惠”轉向培育營商環境、服務能力、服務創新、城市綜合生活配套和宜居性等“軟環境”,以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能力來吸引和留住企業。
3.低成本的生產供應系統亟須建立。一方面,技術壁壘有待攻破。無錫市具有高端裝備制造的基礎優勢,能為商業航天產業提供零部件支持。但目前本土供應商技術水平有限,只能進行基礎材料和元器件的生產,無法提供火箭發動機等核心產品所需的高端零件,供應鏈成本無法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生產模式有待創新。目前,無錫市商業航天產品還無法實現低成本量產制造,除了技術層面的挑戰之外,還需加強供應鏈管理提升生產效率。
4.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現有產業規劃大多集中在衛星制造、火箭及發動機制造、發射服務等基礎能力建設和科學技術攻關環節,商業化運作模式尚不健全。一方面,在重點行業的應用上,無錫市在生物醫藥、物聯網等方面的產業優勢與衛星通訊、導航、遙感等新應用場景未有效結合,如有較好發展前景的太空生物醫院、車路云、智能駕駛等;另一方面,在消費場景的結合上,商業航天產業的延伸產品未進入大眾消費視野,如衛星直連終端、可穿戴設備和即時遙感應用等軟硬件產品、航天文創與科普產品等。(作者:朱屹林 晏清 周天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