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我國銅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并針對我國銅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一是推進新一輪找礦戰略,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區帶內銅礦資源的調查與勘查,積極 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加大銅礦資源基地與國家規劃礦區建設,增強國內銅資源保障能力;二是優 化海外投資布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在鞏固提升剛果(金)、贊比亞等國銅權益產量的同時,推進周 邊國家銅資源開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銅冶煉及 相關產業布局持續優化,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目標,合理控制冶煉產能,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我國銅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1、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全方位進口格局難以改變
受益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儲能等綠色產業發展,我國銅需求依然處于增長的趨勢,對銅產品進口的高度依賴格局難以改變。2022年我國進口銅礦、粗銅、精煉銅和銅廢碎料等各種銅產品合計金屬量接近1300萬t,其中,銅礦、粗銅和精煉銅進口貿易量分別占全球進口貿易總量的61.6%、62.0%和41.4%。
2、資源民族主義不斷蔓延,產業鏈本土化進程加快
當前,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面臨歷史性重構,逆全球化思潮不斷加劇,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強化同盟和資源所在國的戰略合作關系,同時隨著供應緊張、價格上漲,資源民族主義情緒抬升,資源所在國資源開發政策逐步發生轉變,通過調整資源稅、關稅以及礦產資源國有化、禁止初級產品出口、延伸產業鏈等手段實現產業鏈本土化。
銅礦作為大宗礦產和新能源領域關鍵礦產,是各國礦業公司必爭之地,而我國銅礦資源嚴重短缺,對海外資源依賴程度還在持續攀升,海外開發與獲取受相關資源國政策影響風險巨大。繼全球最大的銅礦生產國智利和秘魯在不斷醞釀大幅提升礦業特許權費用和礦業稅,以及對高收入征收財富稅等改革方案之后,剛果(金)和贊比亞等國也出現有類似行動。從中長期看,資源所在國產業鏈條本土化是未來境外礦業投資一大特點,就銅礦資源開發而言,要逐步適應新變化、新趨勢。
3、我國銅冶煉產能或面臨新一輪增長
2022年,我國銅冶煉投資熱再度興起,多家骨干銅企業有銅冶煉項目擴建和新建計劃,產能接近300萬t。在國內銅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背景下,銅冶煉產能仍在不斷提升,與當地政府及企業實施“倍增”計劃、做大產業規模和產值規模的發展思路密切相關。從長遠看,不僅可能會影響到銅產業“雙碳”目標實現,也將會對銅精礦加工費形成不利影響,加劇國內銅冶煉行業對原料的競爭態勢。

二、我國銅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建議
當前,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地緣政治緊張對立,局部沖突激烈動蕩,經濟復蘇遲滯乏力,我國經濟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國銅產業發展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應轉變經營發展理念,變被動為主動,在踐行能源綠色發展的“新賽道”中實現銅行業高質量發展。
1、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戰略,增強國內銅資源保障能力
一是要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區帶內銅礦資源的調查與勘查,引導企業積極投入開展銅礦勘查;二是要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三是要加大銅礦資源基地與國家規劃礦區建設,推動新建一批大中型銅礦山;四是要研究建設銅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基地,進一步提升銅礦自產能力。
2、亟待優化海外投資布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能源資源安全。當前我國企業海外布局的主要銅礦資源開發地區投資風險不斷加大,未來礦產資源海外投資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銅作為戰略金屬,是國家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的基礎,亟需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以保障資源供應安全。要優化海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生產加工全球布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圍繞海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運輸等重點環節,在鞏固提升剛果(金)、贊比亞等國銅權益產量的同時,推進周邊國家銅資源開發,提升海外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穩定可靠的礦產資源支撐。
3、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銅冶煉及相關產業布局持續優化,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目標,合理控制冶煉產能。一是要堅決遏制盲目無序發展,推動銅冶煉發展由產能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嚴格落實產業、環保、能效、安全等相關政策要求,新改擴建銅冶煉項目需符合能耗標桿水平、銅冶煉行業規范、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要求。對確需新建的銅冶煉項目執行權益銅礦原料自給率應不低于一定比例的標準。二是加快世界一流銅業公司建設。鼓勵銅骨干企業資產重組和上下游整合,提升跨周期投資合作能力,引導專業型公司在特定領域形成主導地位,培育大型資源貿易商,深化貿易合作,拓展來源,降低風險。(作者: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