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興建特色休閑農業小鎮,各種經營模式并存發展,模式不斷豐富,功能日益拓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影響產業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發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最后提出要合規經營有序發展、加強休閑農業的組織與協調、做優做強休閑農業特色產業等多項整合推進措施,以促進產業發展。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西安休閑農業產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西安市休閑農業產業有了較快發展,但隨之而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和不足,影響產業做大做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產業環境基礎設施需要提升
1.1 環境基礎設施滯后
目前西安市部分農村公共場所服務設施簡陋,數量不多,旅游產生的大量垃圾、污水無法妥善處理,游客如廁難,體驗差,滿意度低。
1.2 服務娛樂配套不完善
西安市部分地區雖然休閑農業資源得天獨厚,但由于基礎服務設施與產業發展不匹配,餐飲住宿標準不高,沒有延伸性娛樂體驗,無法滿足游客多元需求,很難留住客人長時消費反復消費。
1.3 鄉村風貌有待提升
鄉村風貌是休閑農業的本底依托,是鄉愁記憶的最終歸屬,在建設新農村,改善農民生活旅游環境的過程中,有的地方不注意保護農村風貌、當地特色,很多當地建筑風格被新興建筑沖擊,混凝土建筑、假山、假花偏離了鄉村風貌傳統與基礎,破壞了美感,失去了特色。
2 工作管理推進機制急需改進
2.1 產業發展不平衡
沒有樹立休閑農業是一項剛剛興起的社會事業、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管理、大力扶持的觀念,認為休閑農業是市場行為、可以放任自流,導致產業發展不平衡。
2.2 部分區縣休閑農業產業缺乏整體規劃
由于農民自發式簡單地復制型開發,因此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造成部分企業同質化發展,盲目競爭,后勁不足,影響了休閑農業產業的開發程度。3.2.3 部分園區存在違規使用農業用地的問題
休閑農業園區大都是租賃農民耕地,土地流轉集中后,園區多以設施農業項目辦理用地備案手續,農業耕地范圍內僅可建設溫室大棚及必要的生產流通設施。而部分園區擅自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在大棚內建設餐飲娛樂設施,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用地超標,違規建設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工廠化農產品加工、中高檔展銷等長期性建筑設施,破壞了大秦嶺、渭河流域及周邊自然環境和農業生態環境。
2.4 發展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休閑農莊的土地、住房等不能作貸款抵押,休閑農莊到銀行基本上貸不到款,發展休閑農業的資金籌措渠道較少,農民自主開發休閑農業資金尤為困難。休閑農業涉及種養、加工、三產服務等多個環節,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光靠企業自身積累遠遠不夠,而省市政府的扶持資金有限,所以大部分休閑農莊規模小、品位偏低、社會影響力不夠,吸引力不高,制約了西安市休閑產業的做大做強。
2.5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休閑農業屬于新興行業,與休閑農業相關的建設、安全、餐飲、住宿、環保、衛生、服務等多方面行業性標準或規范缺乏,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水平不高。
2.6 部門合作不緊密
休閑農業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游項目開發,它的發展涉及農業、旅游、環保、文化、食品、衛生、土地、工商、消防等部門。目前僅靠農業部門一家推動,力量有限,需要各級政府加強組織領導,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推動休閑農業健康發展的工作合力。
2.7 宣傳推介力度有待加強
西安市目前還沒有有關休閑農業的專門的信息服務平臺,消費者缺乏了解渠道。而且大部分經營者推介意識不強,在推銷服務、看點、賣點方面的表現也遠遠不夠出色。多數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站,僅依靠微信、人傳人的形式招來游客,少數借助小報、傳單及社交論壇等發布廣告。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休閑農業發展的宣傳推介力度。
二、西安休閑農業產業整合推進措施建議
發展休閑農業產業,要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為載體,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利用傳承農耕文化與文明,美化鄉村環境,讓生態、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1 要合規經營有序發展
在休閑農業發展中要嚴格按照國家大棚房整治、秦嶺北麓整治、農業園區建設的土地規劃要求,不違規建設,確保休閑農業健康發展。
2 加強休閑農業的組織與協調
要充分認識到休閑農業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和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的重要作用。要改變目前西安市休閑農業缺乏統一規劃,缺乏組織與協調的現狀,農業、旅游、財政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形成合力。市政府要建立休閑農業發展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市財政要設列專項資金用于休閑農業的發展。
3 做優做強休閑農業特色產業
按照產業區域比較優勢和最適生態原則,統籌規劃,準確定位,調優品種,調特布局,朝著“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方向,推進獼猴桃、葡萄、石榴、櫻桃、冬棗、草莓、甜瓜等經濟價值高的特色水果及蔬菜、花卉、畜禽等優勢產業向休閑農業發展集中區集中。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的新建和提升,建成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服務綜合配套、產業融合深度的現代農業園區,促進現代農業園區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
4 積極培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
要搶抓新一輪農村深化改革和產業融合發展、綠色發展的機遇,優化農業環境,積極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休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創造有利條件,走農旅結合的路子,完善休閑農業經營體系。
5 全面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探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規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綱,以實現城鄉統籌為領,以促進區域發展為重,以適宜人居旅游為本”為原則,特色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的發展務必保護大秦嶺及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要堅持保護性開發。
6 大力推進“四維一體化”休閑農業項目
在休閑農業項目的規劃設計中,要大力推廣吃、住、娛、購“四維一體化”模式,吃要安全衛生、環境舒適、有生態氣息文化特色;住要干凈整潔、有如回家、功能齊全;娛要有景可看、有活動可參與、有特色標志性節目可欣賞;購要有特色農產品、文娛推廣產品、地域性特色產品可買。
7 強力打造休閑農業品牌
分層分類培育發展水平高、文化內涵濃郁、影響力大的休閑農業品牌。創建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范帶動強的全國休閑農業和鄉鎮旅游示范縣、示范點;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田園和最美休閑鄉村;培育產業基礎好、文化底蘊深厚、功能設施完善的省級農業主題公園;建設經營特色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的市級休閑農莊;打造品味農耕文化、樂享田園生活、體驗休閑勞作、感知民俗風情的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引導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對經營場所、服務產品、農業產品、產品包裝、鄉土文化等進行創意設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農產品;繼續舉辦油菜花節、桃花節、葡萄節、櫻桃節、荷花節等重大節會,建立休閑農業專業網絡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推介展示活動,提升休閑農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8 促進休閑農業產業專業化經營
根據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分類、分級開展休閑農業服務和管理人員培訓,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人員,提高經營主體的經營意識和旅游開發與服務意識,促進休閑農業規范化經營。要加強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促進休閑農業專業化發展,補齊休閑農業旅游水平過低的短板。(作者:李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