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8u4o4"><source id="8u4o4"></source></abbr>
    <abbr id="8u4o4"></abbr>
  • <dl id="8u4o4"></dl>
    <li id="8u4o4"><dl id="8u4o4"></dl></li>
    <code id="8u4o4"><tr id="8u4o4"></tr></code>
     
     
    規劃類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規劃類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規劃成果  規劃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首頁 > 走進中機院 > 中機院觀點 > 中機院觀點

    中機院對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6-10-13  點擊:1744
    農村文化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基礎,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但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機院對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

             農村文化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基礎,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但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搞好農村文化建設,不但能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對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甘肅作為我國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集聚區,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甘肅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薄弱環節,發展甘肅農村文化產業是全省實現經濟與文化互動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 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的研究現狀

              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十二五” 期間將是文化產業大發展時期,文化產業研究成為我國學術界新的熱點問題。當前,學術界對文化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文化產業上,對農村文化產業的研究相對不足,造成了文化產業在城市和農村發展嚴重不平衡。根據中國知網( CNKI) 2003—2010 年檢索期刊論文摘統計,含有“農村文化產業” 的論文只有 78 篇。可見,我國農村文化產業尚未真正形成,其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國內專家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村文化產業的內涵與特性以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作用和意義等方面。當前,學術界大多數學者比較認同的看法是我國文化產業主要存在三種狀態:文化創意產業、 傳統文化產業和農村文化產業。我國較早使用 “農村文化產業” 概念的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他對中國農村手藝及農村文化產業展開了近 30年的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 “農村文化產業是一種以農民為創作和生產主體,集聚在特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集中在手藝文化產業、 鄉村旅游產業、 地方土特產等領域的產業形態,具有生態環保、 勞動力密集等特點,不僅可以安民、 富民,對農村手藝等傳統文化也可以起到保護和傳承作用。” 陳金先把農村文化產業按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定義,他認為 “狹義的農村文化產業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以農民為創作生產主體,以民間文化為產業資源,將地域性歷史文化資源轉換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現代產業形式。廣義的農村文化產業,不僅以農村傳統文化資源為作用對象,而且包括現代文化產業形式,如電影院、 主題樂園、 休閑農家樂等。” 當前,我國對農村文化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工藝產業、 民間藝術表演、 鄉村旅游等方面。國外對文化產業的研究成果較多,由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農村人口較少,文化產業研究的重點在城市,只有韓國在 “新村運動” 中,學者對政府扶持農村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投融資模式進行過專題研究。總之,學術界對農村文化產業的定義和研究領域分歧較大,需要探討的問題較多。農村文化產業是一個全新的、 充滿活力和潛力的領域,涉及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的研究為數尚少。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是甘肅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趨勢,是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實現經濟與文化互動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對甘肅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及優化路徑為視角進行研究,對于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培養新型農民和樹立農村社會新風尚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 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獲得較快發展,但存在著文化消費水平較低、文化產業重視程度不夠、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 資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制約因素。這些因素成為甘肅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和阻力。

              1.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文化消費水平較低。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顯然離不開文化消費的繁榮。但是甘肅省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得到顯著提升。甘肅居民消費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收入方面看,2015 年甘肅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 6936.00 元,比同期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10993 元低 4057 元;從支出方面看 ,2015 年 甘 肅 省 農 村 居 民 人 均 消 費 支 出 為6830.00 元,其中人均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務支出854.00 元,占消費支出的 12.50%。同期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 9691.00 元,其中人均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務支出 1276.58 元,占消費支出的13.17%。甘肅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湖南省低 2861 元,人均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務支出低422.58 元。由此可見,甘肅省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水平不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較低,人均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務支出更低,文化消費對甘肅省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較弱,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足。

              2. 對農村文化產業認識不清,其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甘肅落后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阻礙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部分領導干部對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的認識不清,認為只有城市才能夠發展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等同于城市文化產業,一些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城市文化產業上,對農村文化產業發展不重視。同時,許多地方政府部門還存在 “經濟發展是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 的模糊觀念,尤其是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在思想觀念上重視經濟發展而忽視農村文化建設的錯誤觀念,地方政府出臺支持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較少,沒有完整的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預算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文化健康發展。

              3. 對農村文化投入偏低,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甘肅許多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公路、 電力、 廣播電視、 通訊等建設滯后,基礎設施的落后致使文化產業所需要的配套條件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同時,甘肅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下,農民收入水平有限,再加上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缺乏社會捐助等必要的投入機制,致使農村文化經費匱乏,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條件相對較差。經費投入不足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農村文化產業發展。

              4.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較少,文化產業融資問題依然突出。目前,甘肅文化企業發展主要依賴自身的積累,許多農村小型文化企業沒有多少固定資產進行抵押貸款,通過金融市場融資又困難重重。為通過項目帶動戰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陜西省于 2013 年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 ,從投融資、 土地等 7 方面完善了配套支持政策。其內容包括,設立文化產業項目專項資金;通過資本金注入、 貸款貼息、 獎勵等方式,支持項目建設;對重點文化項目,其建設資金新增國內貸款部分,省財政按照實際發生利息的 30%~50%給予貼息補助;要求各地也要適時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示范和杠桿作用。民營文化企業在享受以上政策方面按獎勵標準上限執行。甘肅省與陜西省相比融資優惠政策較少,文化產業融資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資金缺乏成為甘肅文化企業發展的最大瓶徑。

              5.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夠,轉化為文化商品的產品較少。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歷史悠久,積淀厚重等特點。近年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化,大量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被逐步毀棄,經典的民俗和民間藝術漸漸消亡,傳統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其原因是對非遺的保護力度不夠,保護規劃和保護機構不健全,保護開發與市場接軌的機制不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缺乏市場吸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文化商品的較少,市場運作相對困難,再加上一些民間傳統技藝后繼乏人,尚未形成一支穩定的專業保護隊伍等。

              6.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實用型人才相對匱乏。人才是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最為重要的資源。甘肅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手工藝資源,由于其教育質量普遍偏低,很多傳承人的知識文化水平十分有限,不能將自己擁有的傳統文化資源產業化。當前,甘肅很多精通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集中于大中城市,農村文藝節目的編排、 手工藝品的設計和制作都需要專門的人才,但由于農村地區地理位置、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條件限制使得大部分人才不愿意到農村來發展,導致農村文化人才十分匱乏。同時,還缺乏農村文化專業人才的扶持政策和培養規劃,能夠獨擋一面的專業人員偏少,使得農村基層文化隊伍長期處于薄弱狀態。

    三、 促進甘肅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甘肅省農村文化資源豐富,甘肅省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如何進一步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讓農村文化資源優勢形成合力,形成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實現農村經濟、 文化、 社會協調發展。本文試圖從農村文化產業的投入、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現代產業經營方式等方面為甘肅農村文化產業探索出一條發展新路子。

              1.改變對農村文化產業的觀念,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甘肅雖然農村特色文化積淀深厚,但要將這一優勢發揮出來,就必須提高對農村文化產業的認識。地方政府要提高對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制定出符合地方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和發展目標,把國家和甘肅省出臺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落實到位;文化管理部門應提高對特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責任意識,新聞傳播媒體要應加大對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的宣傳報道力度,及時向社會傳遞農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提高公眾對農村文化產業的關注程度。同時,要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其建設方向應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建設重點也逐步向農村傾斜。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中,應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落實一批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扶持鄉鎮文化站、 圖書館、 文化廣場、 文體活動中心的建設工作,逐步實現群眾文化向公共文化的轉移,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要提高和完善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水平的公路、 電力、 供水、 廣播電視、 通訊等農村基礎設施,夯實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2.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農村公共設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構建的基礎條件。甘肅省在農村文化設施建設中,要對文化下鄉的重要項目和產品采取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方式直接送到農村以改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與供給關系;要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平臺,建立健全以鄉鎮信息中心和鄉村信息服務室為主體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在農村公共服務網絡建設中要依托先進的網絡技術,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以服務農民和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和服務的平臺;要重點支持邊遠貧窮地區鄉鎮、 村基層文化服務點建設,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要提高縣級文化館、 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的綜合性功能,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能力;在加強縣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建設中應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通過以資源建設為核心,以基層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 形成合力,推動數字化文化服務進鄉村;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通過鄉鎮站(所)的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 宣傳教育、 文藝演出、 科技推廣、 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并配備專職人員管理;要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網絡與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相結合,采取多種方式,為農村基層群眾提供實用性、 知識性、娛樂性的文化信息服務。

              3.樹立農村生態文化理念,構建現代產業經營方式。培育生態文化是弘揚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建設之中的內在要求。甘肅農村生態文化產業在農村文化產業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產業關聯性、 集聚性、 延伸性較強,將其納入現代生態農業體系中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甘肅省農村特色文化資源和生態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傳統手工藝、 傳統服飾、 傳統飲食、 民間風俗、 鄉村旅游等多個方面, 特別是傳統手工藝生產在全省農村十分普遍。如果對這些農村文化資源進行挖掘、 整理、 保護、 開發、 利用甚至進行現代創意研發,都有可能成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農村手工藝產業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其發展不僅可以解決就業、 增加農民收入,而且有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文化富民。在我國一些地方,農村手工藝產業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山東省是手工藝文化產業大省,該省通過利用麥秸稈、 玉米皮、 高粱皮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和可再生資源進行手工藝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要借鑒發達省區的先進經驗,樹立農村生態文化理念,保護由手藝人、 手工技藝、 手工藝品、 手工藝價值理念等組成的生態文化系統,通過繼承傳統手工藝 “量材為用,就材加工” 的核心價值,提倡對生活廢棄物的開發與利用,發展農村文化產業循環經濟模式。

              同時,農村手工藝產業應借鑒現代產業經營理念,構建符合農村地域特征和社會文化特征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提高生產要素的集約化投入,實現規模化發展;要加強市場調研和設計研發,構建產品創新機制,實現傳統手工藝的有效轉型,以進一步提高產品藝術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4.推廣農村文化發展新模式,創建農村文化服務新機制。要加快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推廣農村文化發展新模式。“鄉村舞臺” 是甘肅省整合現有的農村宣傳文化、 黨員教育、 電影放映、 體育健身、 科學普及等方面的資金、 項目、 場所、 設施、 人才等資源基礎上,充分利用村文化室、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 黨員活動室、 農家書屋、 鄉村體育健身工程等陣地,組建村級文化陣地和自辦文化社團,搭建群眾自娛自樂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甘肅省要整合農村文化資源,必須推廣 “鄉村舞臺” 這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為此,必須堅持 “整合資源、 綜合利用、 統一管理、服務群眾” 的基本原則,把 “鄉村舞臺” 辦成由政府主導、 財政支撐、 社會參與、 群眾唱戲的 “百姓文化大舞臺” ;要整合現有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等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相關部門要依托各自優勢,在項目、 資金、 設備、 人才、 培訓等層面形成聯動機制;要探索自發式、 互動式、 輸送式、 輻射式等農村民間自辦文化社團的新形式,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 自我教育、 自我服務,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要培育和建設“一村一品” 特色文化品牌;要組建村級民間自辦文化社團,將民間傳統文化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把 “鄉村舞臺” 建設同新農村建設、 文化惠民工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結合起來,突出地方特色,調動當地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積極性。同時,要成立農村手工藝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手藝人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改變個體面對現代大市場的弱勢地位,加強生產競爭力,維護農民手藝人利益;農村手工藝產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發揮教育與技能培訓職能,培養手藝人的思想道德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 手藝技能素質和生產組織素質,促進甘肅省農村手工藝產業的科學發展及民族文化遺產代代傳承。

              5.發揮農村文化項目帶動作用,促進文化與特色資源的有效結合。要推動甘肅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發揮農村文化項目帶動作用,通過安排一批集原生態濕地觀光、文化教育、養生養老、 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設施,發揮文化旅游產業的整合效應。為此,要建設一批集居住、 觀光、 購物、 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村鎮,打造一批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項目,規范提升以 “農家樂” 為代表的傳統鄉村旅游產品;要探索和開發城市近郊型農園模式、景區依托型休閑農莊體驗模和傳統民俗型觀光模式,建設民俗園、 農業觀光園、 農事體驗園、 采摘園等,提高鄉村旅游游的綜合效益;加大對農莊生態文化、 鄉村民俗文化、 農業文化的挖掘深度,以有機農業為基礎,建立包括手工藝在內的生產、 加工、 認證、 創意設計、推廣宣傳以及銷售等產業鏈,加強衍生產品的開發和貼牌;要制定農村文化用品和服務的稅收優惠政策,開發適合農村消費者的文化用品和服務項目。同時,要促進甘肅省農村文化與地方特色資源的有效結合,推動農村文化與生態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甘肅省中藥材資源豐富,促進全省中醫藥產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把中藥材資源變成農村旅游業的一個新增長點。為此,要加大對養生旅游資源開發模式、養生旅游產品價值及養生旅游品牌等方面的研究,深度開發中醫藥養生和旅游資源,合理設計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產品;要以中醫藥生態休閑旅游景區、 休閑養生(養老)基地和中醫藥生態養生鄉村建設為載體,通過發展以中醫藥生態養生經濟、弘揚中醫藥生態養生文化為重點的特色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品牌,促進中醫藥和旅游兩大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農村特色優勢產業。

              6.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動民俗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甘肅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 “花兒” 和 “環縣道情皮影戲”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具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68項、 省級 333 項,市級 1543 項,縣級 3657 項,并發現非遺線索 27000 多條。近年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化,大量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被逐步毀棄,經典的民俗和民間藝術漸漸消亡,傳統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為了促進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政府要制定較為詳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規劃,出臺扶持政策與措施,為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提供必要的金融、 稅收支持,解決資金問題;要以政府財政為基礎,并吸收社會資本,設立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基金,重點獎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有貢獻的企業和個人;建立健全各級保護非遺的工作機構,關注和尊重傳承人的現實需求,給傳承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承環境;要探索“項目 + 基地 + 傳承人”等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的加入;要廣泛開展社會宣傳,提高對非遺文化的認知度,并加大對全省少數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力度;高等院校和專業技術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并通過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加強人才培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要加強與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的聯系與合作,用市場經濟的理念來經營非物質文化資源,實現商業化、 產業化運作;應支持非遺與旅游等產業融合,規劃建設一批非遺與旅游融合示范景區,進一步拓寬傳承保護的路徑。

              7.創新農村文化產業扶持方式,拓寬產業融資的渠道。要克服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缺乏問題,就必須拓寬農村文化產業的融資渠道。為此,甘肅省要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將一部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農村文化項目啟動、 農村中小文化企業貸款擔保、 農村文化設施和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等方面;應建立財政出資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包括對農村中小文化企業在內的貸款風險損失進行一定補償;金融部門應加大對農村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金融支持手段和方式,堅持間接融資和其他融資方式相結合,拓展非信貸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支持農村文化產業的鏈條延伸;要完善商業可持續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逐步向個人創業貸款平穩過渡,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支持擁有特殊技能和文化稟賦的農村藝人創業;要將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納入消費信貸業務范圍,開發藝術品投資理財業務,提升文化市場消費層次和規模;應根據實際融資需求,允許農村民營中小文化企業采用多種靈活還款方式,創新“保險+擔保+信貸” 融資模式;要創造條件積極培育農村各類文化中介組織,依法保障農村文化中介組織在創業輔導、 技術咨詢、 信息服務、 市場開拓、 投資融資、 貸款擔保、 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創建 “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 的多方合作模式;要扶持深度開發已初具規模的民間文化和藝術品牌增加附加值、 提升知名度和擴大市場半徑,逐步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8.創新農村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壯大產業發展隊伍。目前,甘肅農村文化人才總量偏少,產業整體開發比較滯后,農村文化產業化的推廣力量相對薄弱。針對這種現狀,甘肅省應實施農村文化人才扶持工程建設,構建起農村文化人才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機制,通過制定扶持政策,在政府、 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之間建立協同聯動的人才培養機制,為農村中小文化企業培養所需的原創型、技能型、 創意策劃型、 經營管理型和文化經紀型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 引進、 使用等方面的制度,為農村文化人才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農村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培訓的扶持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符合融資條件的培訓企業和培訓人員給予一定的信貸扶持;要加大稅收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農村文化合作經濟組織舉辦的人才培養項目要實行減稅或免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農村文化人才評估標準,通過開發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提高農村文化人才的增收致富能力;要建設以鄉鎮為基礎的農村文化產業研究機構,完善農村文化人才的激勵機制,對貢獻突出的農村文化人才應予以重獎,并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只有為優秀文化人才脫穎而出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才能實現甘肅農村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 21 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
    下一篇:加大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投入力度 構建生態文明家園
    規劃首頁 | 業務領域 | 規劃收費標準 | 資源優勢及資質 | 咨詢業績 | 官網地圖
    Copyright 2000-2020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 版權所有 北元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漢威國際廣場4區3號樓5層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666-8495
    傳真:010-51667252-666
    備案號:京ICP備08008382號-3
    掃一掃關注
    中機院
    園區規劃
    產業規劃
    中機院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国产资源在线看|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非洲黑人最猛性xxxx_欧美|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ww4545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 看成年女人免费午夜视频| 小受bl灌满白浊夹多人4p|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j8又粗又大又长又爽又硬男男|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avav在线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七次郎成人免费线路视频|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快穿之性色无边(高h)|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16668开场直播|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va在线播放|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东北女人下面痒大叫|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