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擁有絲路文化等眾多優秀民族文化資源。未來,我們要將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融入文化產品,打造優秀的文化資源品牌,為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文化產業瞄準國際化
民族文化是一個特定區域內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中自發創造的,并為這個民族世世代代所喜愛和傳承、凝聚著這個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承載著這個民族文化血脈和情感因素的文化形態。
中國民族文化包含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少數民族文化兩方面,民族文化積淀深厚、豐富多彩,是當今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壤和根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專家認為,“聚合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中華民族文化要素,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是引領文化產業朝向國際發展的根本動力。民族文化國際傳播、文化產業全球推廣,有利于樹立中國的良好國際形象,有利于提高國家軟實力,提升國家話語權。
二、民族文化亟待品牌化
然而當今時代,我國民族文化產業占到我國國際傳播內容的比重甚少。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沒有專門針對國外市場需求來進行產品開發;第二,出口產品缺少原創性,沒有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第三,對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只是片面化、零碎化地開發,沒有體現民族文化的文化價值。
因此,我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民族文化資源的品牌化包裝及國際營銷,從國際傳播受眾效果角度進行建設,從而創造出國際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民族文化產品。
當前,在眾多出口文化產品中,網絡游戲出口產品處于領先地位。業內較有成效的完美世界(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是在立足于中國民族文化,創作出眾多優秀武俠作品的同時,與多元文明互融互通,引進國外優秀作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文化和宗教習俗,讓當地的開發者參與其中,對當地的文化、服飾、語言,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保留,讓產品本地化??梢姡詡鹘y文化為根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并針對不同客戶需求,盡量與當地多元文化相融合,是中國文化產業打開國外市場大門的關鍵。
三、文化交流趨向多元化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絲路文化等眾多優秀民族文化資源,未來,在引領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族文化又怎樣更好地對外交流融合呢?專家認為,多元交流融合是最有效的途徑。
發展民族文化產業,要在做好護根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幫扶計劃”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提煉民族文化精髓,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優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時,還要充分把握當前眾多產業跨界融合的機遇,發揮科技、金融等行業對民族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此外,對優秀人才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雙語人才的培養和利用。
而文化交流不僅僅是走出去和引進來這么簡單。交流本身是相互的,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要將民族文化中的正能量通過文化創意產業與國外的文化相融合。
未來,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要著力尋找對外交流的切入點,構建對外溝通合作的橋梁。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于民族、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的差異性,中國民族文化在對外交流融合過程中也必定有損耗。對此,在全媒體時代,要采取尊重對方,讓對方接受的交流形式。但是無論傳播方式如何改變,建立在人文關懷基礎上文化傳遞和交流的正能量不能被削弱的。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更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遷就國外的曲解。
“感受文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精神目標,“創造財富”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物質目標。精神與物質的雙豐收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良性運行軌跡。民族文化元素的獨特魅力,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與眾不同的本源。融入了優秀民族文化的文化資源品牌終將引領我國文化產業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