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2日新媒體專電
隨著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試驗區進入掛牌倒計時,“自貿區2.0版”呼之欲出。近日,來自粵津閩的高校智庫專家齊聚復旦大學,與上海自貿區的相關負責人一起,為大家帶來“自貿區2.0版”的最新動向。
“自貿區2.0版”的新特征
相比上海自貿區一枝獨秀的“1.0時代”,“自貿區2.0版”有什么特征?
復旦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說,首先是試點擴容了,由原來的一地變成四地。其次是擺脫了鐵絲網的局限。原來的上海自貿區是在保稅區基礎上辦的,現在四大自貿區的范圍都超出了保稅區,貿易形態更加豐富了。最后是試點任務更重了。按照中央要求,自貿區要配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提法。
“在建設‘自貿區2.0版’的過程中,上海想保持改革的先發優勢;粵津閩可以復制上海的制度創新,用好后發優勢。四大自貿區的互動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尹晨說。
助推“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可以說是當下最受矚目的國家戰略。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說,“一帶一路”伴隨著中國資本的大量輸出,而四大自貿區通過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可以構建中國資本輸出的服務體系,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臺。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認為,福建面臨著兩大機遇,那就是自貿區和“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疊加效應。“自貿區是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試驗田,而‘一帶一路’致力于沿線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把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形成一個中外合作的新載體。”
四大自貿區各有特色
中山大學副校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李善民等專家認為,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將結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打造金融創新示范區;天津自貿區將服務京津冀一體化,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福建自貿區將服務“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廣東自貿區則側重粵港澳金融合作、貿易自由化等,四大自貿區的定位有一定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