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聯播》
目前,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試驗區進入掛牌倒計時,隨著這三個自貿試驗區獲批,再加上上海自貿試驗區,我國開始形成由南到北四個自貿園區的布局,這也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快車道。
雖說廣東自貿試驗區還沒正式掛牌,但在深圳前海,國內第一家粵港聯營律師事務所昨天已經開始正式營業了。這家新成立的律師事務所,免除了客戶在香港和內地來回找律師的辛苦。催生合作新模式的,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接港澳,在法律服務上的進一步開放。這家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林律師告訴記者,之所以這么著急讓聯營律所運營起來,就是看好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對全球企業的吸引力。
廣東自貿試驗區主打“港澳牌”的同時,距離臺灣本島直線距離僅68海里的福建平潭,正在謀劃著與臺灣的深度合作。做家電生意的臺灣商人陳振龍給記者算了筆賬,不用在大陸重新辦理認證手續,小家電從臺灣的廠家進入平潭的家電賣場,只需一天,時間和經營成本都大大降低。
作為福建自貿試驗區對接臺灣的橋頭堡,平潭還搭建了全國唯一的對臺檢驗檢疫數據交換平臺,推進兩岸認證結果和檢驗檢測結果互認。
而在三個自貿試驗區中面積最大的天津自貿試驗區,記者看到,三個片區的綜合服務大廳均已準備就緒。自貿試驗區掛牌后,申請人能夠在綜合服務大廳實現一天內辦齊企業設立的所有手續,服務大廳還將承接241項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并實行“雙盲”式審批,也就是說審批人不知道是誰提交過來的文件,申請人也不知道是誰來進行審核的。進一步簡政放權的同時,天津自貿試驗區將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發展融資租賃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三大自貿試驗區差異化的定位,也讓聞風而動的投資者加快了搶灘步伐。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僅今年1月份就有16家銀行、金融機構扎堆落戶。福建自貿試驗區的三個片區里,已經有673家企業,779個項目,總投資88.4億美元。而準備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注冊的企業已達到200家以上,平均投資超過3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