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并公布《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提出通過實施3項任務、21條措施提升貴州對外開放水平。
這也是繼2012年寧夏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后,時隔4年國務院在西部設立第二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方案》要求貴州試驗區爭取到 2020年以服務開放型經濟為目標的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創新、政府服務等制度基本建立,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大數據產業、大健康產業、大旅游、大生態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處于中西部前列,開放式扶貧走在全國前列。
探索利用開放促欠發達地區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貴州申請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構想始于三年前,其前身是2013年下半年,貴州省提出的建設“開放式扶貧試驗區”的方案。2014年該項工作正式啟動。
2015年,國家主要領導人來到貴州視察后,提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和“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上走在西部前面”的具體要求。
基于上述要求,2015年8月,貴州正式向國務院上報了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方案。
2016年3月,貴州省省長孫志剛在全國兩會期間稱,“十三五”期間貴州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開放的力度,向國家申請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就是貴州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
對此,寧夏社科院副院長段慶林稱,寧夏、貴州的獲批,符合國家從沿邊開放、沿海開放再到內陸開放的發展思路。
就西部地區而言,真正達到“開放型經濟”指標的城市有成都、重慶以及西安。而寧夏、貴州等一批內陸地區,受區位條件、產業結構等因素制約,對外開放的程度并不高,因此“ 國家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旨在探索利用開放的方式促進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
段慶林稱,從寧夏的經驗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確實幫助寧夏的經濟發展,如目前寧夏和阿拉伯國家的對外貿易成果較為突出,相關指標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而未來貴州需要利用該政策,破解省內的要素市場割據、建立服務型政府方面發力,以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
而深圳前海富涌谷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鄒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國務院對于貴州“建設內陸投資貿易便利化試驗區”的要求,強調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的方式,推動貴州在基建、城鎮化方面的發展,具備前瞻性。
借力三大“國字號”試驗區
在上述《方案》中,還要求貴州鼓勵跨國公司在試驗區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功能性機構是指結算中心、運營中心等承擔部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職能的機構。其具備占地少,附加值高、輻射廣的特點,能夠有效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創新,是考量一座城市經濟活力、產業層次和功能地位的重要標志。
目前,包括南京、重慶等多個城市,均將引入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的數量,作為衡量外向型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
從實際情況看,貴州省吸引外資方面尚并不具備優勢。如貴州省在2015年實際利用外資額為25.24億美元,該數額在全國31省市區的排名為24位,而重慶和四川省的該數據均破百億美元。
來自貴州省商務廳的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共有30家世界500強及國際知名企業”。而同期僅成都市世界500強的數量就達到299家。
事實上,貴州在2016年除了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外,還獲批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
其中,生態文明試驗區除貴州外,福建省和江西省亦在列,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還有寧夏,大數據試驗區則獨貴州一家,而上述《方案》亦再次提及大數據發展。
鄒強稱,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貴州省的優勢產業,如果能夠將上述“國字號”政策有機結合,形成合力,貴州經濟有望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