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竹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 年)》錨定我國竹產業現代化發展目標,綜合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國竹產業發展條件,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明確我國竹產業發展 2030 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30年,我國竹產業科技研發、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現代竹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竹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基本建立,竹產業布局顯著優化,竹產品加工水平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日趨完善,交易與物流網絡平臺完備,標準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以竹代塑成效顯著,竹文化深入普及,國內國際市場更加繁榮,竹產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 萬億元,竹產業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主要竹產品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我國成為全球竹產業強國。
到2025年,我國竹產業科技研發、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得到增強,現代竹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竹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初步建立,竹產業布局得到優化,一二三產業協調融合高質量發展,竹原料林培育水平提升,竹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明顯增強,竹產業規模、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優質竹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改善,以竹代塑迅速發展,竹文化傳承繁榮,竹交易平臺進一步拓展,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竹產業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全國竹產業總產值突破 7000億元。
二、建設目標
1.竹資源培育。到2025年,在不同區域,根據氣候、地理和竹種分布情況建立國家級竹類種質資源庫 5~10 個,篩選優良竹種質10~20 個,創制優良竹種質 3~5 個。在穩定現有竹林面積的基礎上,到 2025 年全國竹林面積達 660 萬公頃以上,低產低效竹林改造 70萬公頃。建設林道及林地設施示范區 15~20 個,竹材采伐與運輸能力顯著提升。到 2030 年全國竹林面積達 710 萬公頃以上,集約經營工業用材林(毛竹、慈竹等)資源利用率達到 70%以上。
2.竹資源加工利用。到 2025 年,竹質工程材料、竹纖維精深加工、竹家居產品、以竹代塑產品、竹炭及其副產物、竹筍及食品加工等水平和能力顯著提升,產值達到 4000~5000 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 30%以上,培育各類加工龍頭企業 30~50 個,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和企業規模效益明顯。
3.竹業裝備。到 2025 年,竹材加工機械化率達 70%~80%,采伐運輸機械化率 30%~40%,培育規模以上竹工裝備企業 10~15 個,建立一批竹林機械化合作社和專業服務隊,關鍵工序實現智能化。
4.現代竹產業園。到 2025 年,建立和完善現代竹產業園 25~30個;發展優勢竹產業集群 50 個。
5.科技創新平臺。到 2025 年,建立和完善產學研科技創新平臺40 個,科技進步貢獻率 70%~75%,建設和完善竹產品檢驗檢測中心 2 個,推動我國竹業科技進入“全面領跑”階段。
6.人才培養。到 2025 年,培養竹業高端研發人才 100 人,優秀企業家 300 人,技術工匠 500 人,專業技能培訓 1 萬人次,新增就業 1000 萬人。
7.品牌和市場建設。到 2025 年,培育知名品牌 100 個,建立健全竹產品交易平臺 30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