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供應鏈固鏈要從三個著力點出發:一要認清產業鏈供應鏈掌控力的本質;二要切實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三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體系。
上市公司作為我國企業的中堅力量,必須認識到產業鏈供應鏈固鏈的極端重要性,主動承擔起“鏈長”的職責,積極培育“中國系”的配套中小企業,促進上下游產業匯聚和集群打造,助推中小企業與國內外市場有效對接,擴大產業鏈供應鏈規模,提高組織化程度,打造包括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系、監測體系、協同體系在內的產業鏈現代化治理體系。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面對當下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帶來的挑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固鏈、穩鏈、強鏈至關重要。上市公司作為我國企業的中堅力量,必須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認識到產業鏈供應鏈固鏈的重要性,于變局中開新局,排除萬難、勇毅前行。
產業是經濟的重要基礎,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全球產業格局出現深刻變革,各國產業鏈供應鏈戰略作出重大調整。近期,世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根據世貿組織最新預測,受全球多重負面因素影響,預計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0%,低于之前預測的4.7%,這將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遭遇極大挑戰,我國亦面臨產業鏈不穩定、部分供應鏈外移等帶來的挑戰。
目前,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巨大的壓力,就沒有前行的動力。上市公司應當勇擔重任,主動作為,在產業鏈供應鏈固鏈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以鼓舞士氣,筑牢根基,充滿活力地向前行。
由此,中機院小編有三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1.上市公司要凸顯示范引領作用。
從來華的跨國企業情況來看,其周圍往往聚集一大批本國的中小企業,如德國系、日本系、韓國系等。因而,建議我國上市公司也要主動承擔起“鏈長”的職責,積極培育“中國系”的配套中小企業,依托上市公司的優質品牌資源、自主研發能力、先進生產系統等,促進上下游產業匯聚和集群打造,幫助上下游企業獲取包括預測、訂單、采購、質量在內的一系列數據,快速匹配,建立聯系,助推中小企業與國內外市場有效對接,發揮互補性優勢,擴大產業鏈供應鏈規模,提高組織化程度,打造包括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系、監測體系、協同體系在內的產業鏈現代化治理體系。例如,組織實施國產替代推進計劃,建立大型關鍵裝備、研發設施的共享機制,牽頭組織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實施“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的聯合攻關,推動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共同應對斷供風險,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產業鏈供應鏈能夠正常運行。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聚集資源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發展。建議對我國關鍵行業和重點產業鏈安全進行評估,對承擔國家戰略、具有產業鏈掌控力的上市公司,加快出臺針對性政策,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資金支持、技術攻關支持、保障供應支持等,加強統籌協調,及時幫助企業“點對點”解決問題。同時,加快利用數字技術最新科技成果,打破地域行政壁壘,促進統一大市場建設,對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切實做到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推動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信息的整合共享、區域的協同聯動。
需要指出的是,在重視發展國內上市公司的同時,對于在華的外國上市公司,同樣也要予以高度關注。外企是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獨特且重要的貢獻,也是全球了解中國的窗口和聯系中企與全球的橋梁紐帶。因而,也要認真傾聽外企的心聲,及時回應關切。穩外企,其實就是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的生動體現。
2.上市公司要培育新動能。
一是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疫情帶來的一個重要的積極變化是,數字經濟服務業必將繼續高速發展。在這一重要機遇面前,我們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對此,建議上市公司要重點加強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務和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設計和建立平衡數據開放共享、隱私保護、風控的數據使用監管框架,為更好擁抱數字時代提供必要的軟硬件支持。
該數字基礎平臺還應考慮向中小企業開放。筆者在這幾年的數次調研中,聽到中小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衡量企業未來競爭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相比各大行業巨頭,量多面廣的中小企業因難以負擔動輒上百萬的系統改造和機房建設費用,以及各類價格不菲的軟件服務,放慢了數字化轉型步伐。對此,上市公司應履行社會責任,考慮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公益性互聯網平臺,讓數字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業。該平臺可包括由5G網絡、服務器、存儲等組成的底層基礎設施,涵蓋大數據、AI等數據處理的中層數據服務平臺,中小企業則以共享方式使用并按照各自所需在頂層開發具體場景下的應用。
二是加快形成5G工業應用高地。當下,要加快5G與云技術、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共振,促進智能制造和工業生態的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要創造條件,集中力量,打造高能級平臺,充分釋放運用場景,促進開放共享、協同攻關。以汽車行業為例,可由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上市公司牽頭,在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如長三角,構建面向未來的汽車產業數字化生態圈,建立區域性汽車工業數字化賦能中心,以工業物聯網為基礎通過云端和工業現場間數據的無縫傳輸,實現人、機、物的全面連接,促進各生產要素間的高效協同。
三是推動產業集群一體化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集群合理布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例如,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長三角匯聚了諸多國家雙一流大學、國家級實驗室、國家基礎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經費投入和有效發明專利密集,可以說云集了集成電路研發力量和生產力量的半壁江山。建議相關上市公司發揮龍頭作用,牽頭成立長三角集成電路攻關聯盟,加強產學研協同,共享行業創新技術資源,加快創新與新技術孵化,共同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3.上市公司要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除了提高國有化水平,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也是產業鏈供應鏈固鏈的重要途徑。上市公司要發揚堅韌不拔、勇立潮頭的精神,做開放發展的推動者、創新發展的領軍者、共享發展的踐行者,拓展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發揮自身特色,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加油加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繼續堅守和鞏固來之不易的世界市場份額。
隨著RCEP等國際協定的生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系日益密切,東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上市公司應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方位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我國“走出去”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亞洲經貿合作圈建設,并形成一定的產業和貿易鏈閉環,減少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實現區域合作共贏。上市公司不僅要到世界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學會游泳,而且還要取得世界級的成就。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通過與世界的深度合作,向全球展示中國企業的優勢和提供商品服務的能力,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進腳步正在不斷加速。中國始終是大市場,始終有大機遇。面向未來,開放發展的歷史大勢不會變,攜手合作、共迎挑戰的愿望也不會變。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上市公司更要在關鍵時刻挺住、頂住、扛住,鼓起一股勁,堅定向前行,成為經濟恢復和重振的韌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