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裝配式建筑?代表著裝配式建筑重要發展方向的鋼結構住宅有何優勢?廣西發展鋼結構建筑前景如何?
在剛剛落幕的2017年廣西裝配式建筑展覽會上,引領廣西鋼結構住宅產業化風尚的南寧詩藍杭蕭鋼構以“鋼結構住宅樣板房”亮相展區,展示了行業發展的新風向。
近日,南寧詩藍杭蕭戰略合作伙伴杭蕭鋼構副總工程師李文斌,就鋼結構住宅體系如何引領建筑業“綠色革命”進行了介紹和解答。
問:此次展覽會是廣西舉辦的首屆裝配式建筑展覽會,如何評價這次展覽會?
答:這次展覽會辦得很成功,很及時,讓相關部門、各行各業、社會公眾對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優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準確的認識,將有力促進裝配式建筑、鋼結構住宅產業在廣西的發展。
問:裝配式建筑目前發展趨勢如何?
答:裝配式建筑是大勢所趨。國家有關部門表示,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要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要求,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文件,提出發展目標,制定落地措施,并安排了優先保障用地、財政支持、金融支持、稅收支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目前,越來越多的建設企業、房地產企業、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加大了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應用力度。這次展覽會有來自廣西和全國各地的幾十家企業參展,展示了各自的產品優勢、技術優勢和項目案例,說明裝配式建筑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市場潮頭,說明大家都看好裝配式建筑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
問:目前廣西的裝配式建筑、裝配式住宅產業發展處于什么水平?
答:我個人理解,廣西的裝配式建筑還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發展裝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現場澆筑為主,裝配式建筑比例和規模化程度較低,與發展綠色建筑的有關要求以及先進建造方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傮w上看,整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尤其是廣西裝配式建筑、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
問: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當前面臨什么機遇?
答:去年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建筑鋼結構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快建筑鋼結構推廣應用,推動建筑業綠色發展,推動鋼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是順應綠色發展、技術進步、建筑換代等多方面趨勢的自然結果。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有經濟循環特征,能夠減少排放,可循環利用,便于裝配,便于機械加工。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和裝配式建筑的一個交叉點、連接點。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改變了傳統建造方式,節省人力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確保品質功能;建造過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結構材料可再生利用、建筑垃圾排放少。鋼結構建筑本身還可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儲備,大量采用鋼結構是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問:現在鋼結構建筑覆蓋率還不是很高,原因在哪里?
答:其實鋼結構建筑并不少,超高層建筑、大跨度建筑基本都是鋼結構的。目前普通住宅采用鋼結構比較少,主要是出于成本控制方面的考慮。隨著杭蕭鋼構發明的“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專利技術將建造成本大幅降低到和傳統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本持平,全國各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住宅建設項目采用鋼結構體系。
問:鋼結構建筑、住宅,現在技術、成本處于什么水平?與傳統建筑相比有什么優勢?
答:詩藍股份是杭蕭鋼構在廣西的第一家戰略合作單位,依托杭蕭鋼構“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專利技術,共同投資在南寧市建設“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產業生產基地,發展裝配式建筑鋼結構產業及配套產業。“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專利技術,克服了傳統鋼結構造價高的問題,近年來在全國迅速推廣應用于普通中高層住宅項目。
總的來說,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住宅,有八個方面的核心優勢:建設周期短、綜合投資省、工程質量優、抗震性能好、節約能源、綠色環保、得房率高、布局靈活。以大家關心的成本、工期、得房率為例,采用鋼管束體系自重減輕節省了樁基及基礎造價,用工量少、工期縮短、提前交房、資金回籠快而帶來資金周轉率提高和人工成本、財務成本、安置費用下降等因素,鋼管束體系裝配式建筑、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積大大提高,綜合造價大幅度降低,在抗震設防烈度較高的地區,經濟效益尤為突出。
問:鋼結構建筑、住宅在防火、防腐方面怎么處理?
答:鋼結構建筑、住宅的核心是“鋼管束式剪力墻”,考慮到防火、防腐等問題,“鋼管束式剪力墻”至少做5次噴漆,在工地吊裝后,外墻還要進行防火、防水處理,內墻則有5—8厘米的防火板。鋼板幾乎不和空氣接觸,杜絕銹蝕,里面的防火板不影響住戶釘釘子等日常需要。
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置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能否談一談鋼結構建筑的創新應注意哪些方面?
答:我覺得應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加強技術創新,形成一個機制,確保從理論攻關到技術研發,再到成果轉化是順暢的。其次是為創新提供保障。第三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比如技術創新,可以設立重點研發項目,解決體系研發、技術標準完善、設計標準化與工程化、關鍵材料、國內外標準轉換與對接、技術與產品配套、工業化建造技術及應用示范等一些問題。這方面,杭蕭鋼構在武漢、杭州等地的綠色高層鋼結構住宅建筑項目就不錯。
創新保障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建立技術標準、軟件、圖集等大數據信息平臺,設立技術研究與人才教育兩方面專項資金,加大研發基地的建設力度,建立企業、學界、大眾創客對接的互聯網平臺。
人才培養主要是構建多層次培養體系,培養管理、設計、制造、施工、監理、檢測的技術與產業工人隊伍。
問:為什么發展鋼結構建筑需要大量產業工人?讓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意義在哪里?
答:鋼結構建筑作為工業化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之一,與傳統混凝土建筑主要依靠農民工手工建造完全不同,鋼結構建筑要求的是標準化、機械化的生產模式,所有管理依據數據采集進行信息化的處理。這樣的生產模式把傳統建筑中最不確定的“人的因素”降到最低,促使農民工轉型為產業工人,并且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術積累。
鋼結構建筑的推廣為農民工轉化成產業工人,提供了新的發展出路。一方面,鋼結構企業不僅通過工業化的生產方式,讓大批農民工轉型升級為產業工人,同時,企業培養的產業工人未來將不斷釋放給社會,滿足其他產業的需要,大大緩解“技術工難招”的現狀。另一方面,鋼結構建筑也為農民工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職業,讓一大批新興產業工人具有歸屬感,提升了他們的謀生技能,讓他們在城市中更具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