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獨棟住宅或者別墅都和中國農村建房模式一樣,那就是自建房。不同的是,我們還在使用紅磚建造磚混結構的房子,不抗震,不保溫;而在國外,木材、預制鋼筋混凝土、型鋼、輕鋼等建材已經完全替代紅磚,裝配式建筑體系也替代了現場作業,真是材料環保,建造快速,超級保溫。同時,這種環保建筑也為人類的未來預留了更多發展空間。
據2013年一項調查顯示,傳統磚混房屋建筑每年產生建筑垃圾數億噸,傳統住宅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比例達到27.5%,是典型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這也是導致霧霾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輕鋼結構住宅是以冷彎成型的薄壁型鋼結構作為承重骨架,以輕型墻體材料作為圍護結構所構成的居住類建筑。建造輕鋼房屋排放量約為480kg/㎡,較傳統混凝土碳排放量740.6kg/㎡降低35%以上。而且,由于采用裝配化施工,降低施工現場噪音擾民、廢水排放及粉塵污染;減少沙石開采和建筑垃圾排放。建筑拆除時,輕鋼房屋主體結構材料回收率在90%以上,較傳統混凝土垃圾排放量減少約60%,有利于保護環境,開創新時代建筑文明。
輕鋼別墅是目前房屋建筑領域最為節能環保、貼近自然的房屋結構樣式,而且外觀也非常大氣漂亮,很多公眾建筑都在積極采用這種建筑形式。
如果說裝配式建筑和輕鋼結構房屋的環保效果大家都還是容易理解認可的,那么,這種建筑除了節效果突出,它跟傳統建筑相比還有哪些優點呢?能經得起風吹嗎?能建高樓嗎?其實這些問題都不用擔心。
輕鋼龍骨住宅體系作為一種新型的結構體系,其自身動力性能的特點之一是:結構在水平力作用下滯回曲線具有強烈的捏攏效應。輕鋼龍骨自重輕,在同等強度地震作用下,輕鋼結構比普通混凝土結構和普通鋼結構的受力小,在設計地震作用下一般可以滿足在彈性范圍內工作。
輕鋼龍骨房屋的側向力——位移關系具有強烈的非線性,其滯回曲線同樣具有強烈的捏縮性。
在抗震設防地區,輕鋼龍骨房屋能夠在 設計地震作用下,保持結構功能的完整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保持結構不倒塌。
輕鋼結構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其主要原理來源于蒙皮效應。所謂蒙皮效應,就是指在建筑物表面以屋面面板和墻板的形式覆蓋材料,利用材料自身的強度的剛度來加強建筑物的整體強度。它主要是在縱橫肋上覆蓋金屬板形成帶肋薄殼,肋與薄殼共同作用,使得蒙皮在其平面內發揮出巨大的抗拉、抗壓和抗剪效果,且由于肋的支撐作用,蒙皮能持續保持良好的穩定性。蒙皮結構承載力大,自重卻很輕。
輕鋼結構很好地利用了蒙皮效應,使得它具有自重小,抗變形能力強、不易垮塌等特點。地震發生時,會伴隨有上下或左右的震動,而由緊固件連接而成的輕鋼結構形成一個穩定的盒子狀,不會由于地面的搖晃出現樓板墜落或墻面倒塌的現象,有效地保護了人身財產安全。同時,輕鋼結構優良的抗震還體現在建筑的延性上,塑性鉸接處區域受到震動變形,從而大大減小建筑結構受到地震的影響。因此,使用具有延性的輕鋼結構可以降低對建筑承載力的要求,換句話說,延性結構可以通過自身變形抵御地震作用。
在抗震中,結構延性十分重要,具有以下作用:承受并緩解偶然因素作用。在結構使用過程中,會遇到突發的偶然作用,如大幅度溫度變換引起的熱脹冷縮、偶然的超載等等。這些因素會引發結構產生時的安全儲備。有利于抗震。地震發生時,輕鋼結構的塑性鉸區域可以通過變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降低結構剛度,減小地震對建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