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我國住宅產業的發展速度有明顯加快并取得階 段性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有諸多問題存在。突出問題主 要為房產業發展出現需求量大、成本高、供給高,該些問題形成 一個惡性循環,對住宅產業整體及長遠發展均會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相關問題,促進我國住宅產業實現可持續發 展,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節地建筑, 住宅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須高度重視能源問題,積極開發新型能 源,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1]。中央出臺了多個系列文件均表 明,國家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對裝配式建筑的三個一體化進行了分析,探究其未來的發展之路。
1.裝配式建筑基本概況
1.1 裝配式建筑概念
從20世紀開始,裝配式建筑就已經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但是該種建筑的實際應用到60年代才真正得以實現。蘇聯、法 國、英國等在裝配式建筑設計及實際應用上做出了嘗試,并取得 成功。隨后,該種建筑憑借其在施工建設及使用階段表現出來的 諸多優點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并快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廣 泛推廣。在概念上,裝配式建筑指的是在工廠或者施工現場做好資源情況進行勘測,如果條件允許就需要在施工范圍之內選擇打 井等方式,將地下水作為施工過程當中的用水,并且為建筑工程 的后期綠化用水提供保障。在最大的限度下,減少自來水的使用 量,在進行現場的硬化處理時需要選擇靈活多用的方式,可以使 用混凝土地面和水泥預制方格磚等相互配合的方法,可有效地使 得雨水自由地滲入到土壤當中。還需要對混凝土工程中的養護過 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使膠水和覆蓋相結合,以此來減少養護 水的使用量,并且能夠合理的對于水管網道進行布置,使其相互 之間的管線最短。
2.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技術.綠色施工技術在近年來是 興起的一項新技術,因為施工工藝比較先進,所以將綠色施工技 術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必須對施工材料進行更新和改造,并且核心技術進行結合,能夠最大程度上節約工 程的材料。做好高層建筑工程的相關工作,并且進行深基坑的設 計工作,在此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改進之后的新技術進行結合,并 且對地下空間進行部分的封閉,做好混凝土的澆筑工作。
2.5 環境保護技術.在對環境進行保護的時候,需最大化的 做好工程材料的節約工作。需要將綠色施工技術合理應用到建筑工程中,并且對材料進行綜合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使 材料節約和資源等存在莫大的效益,如果為企業奠定良好的發展 基礎,節約企業的開支,可有效提升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綠色施工技術在工程項目當中的 具體應用進行簡要分析,筆者認為,因為生態環境在不斷的出現 惡化,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家園產生威脅,提出綠色和 節能環保的理念,能夠有效的保證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最大程 度地維護環境的和諧,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相關構件的預制,然后在施工過程中,通過機械吊車將構件運至 施工產地,再憑借相關連接手段和技術將處于零散狀態的構件實 施連接,使其構成一個整體,從而實現建筑物的建造。該種建筑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最大特點表現為:建造速度快,氣候條件對 生產及施工產生的制約作用較小,材料浪費少,可有效節約勞動 力,可促進建筑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與傳統住宅建設模式相比, 裝配式往宅建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建設新模式,即能夠在工廠里 實施住宅制造。裝配式住宅選擇使用產業化方式,在工廠里制造 住宅建筑所使用相關部品,然后再通過相關工業化施工技術,使 相關部品能夠在建筑工地形成一個整體,進而成為現代化住宅[2]。整個建筑過程中的所實施的相關操作均為機械化操作,住宅開發、建造的整個過程均轉變為住宅制造。
1.2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概況
20世紀50年代,裝配式建筑開始出現,我國于1956年開始提 出建筑工業化問題。早期,我國在辦公樓、廠房、居民住宅等建 設上應用到裝配式建筑。進入50年代后期之后,裝配式建筑逐漸 被應用于單層工業廠房建設中。在80年代中期前,我國裝配式技 術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多數多層住宅建造以及辦公建筑建造中。但 是我國裝配式技術在進入80年代中期后便逐漸走向衰退。1995年 后,我國在住宅產業發展過程中開始高度關注建筑物整體質量及 性能的提高,積極對國內外設計理論、先進技術、有效經驗等進 行分析總結,并合理借鑒和吸收,充分結合本國國情,提出了新 的建筑工業化口號,同時還將住宅建筑工業化明確為我國住宅產 產業今后發展的一個必然性方向,明確指出建筑工業化在推動國 家建筑業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的積極推動作用。此外還 提出了我國住宅產業化具體發展思路以及住宅產業化推廣思路, 因此,我國住宅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并逐漸進入一個 新的發展階段[3]。在國內,部分房地產企業從2000年開始嘗試走 住宅產業化發展道路,因此,我國裝配式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 大,裝配式建筑數量逐漸增加,建設規模逐漸擴大。
2、裝配式建筑三個一體化的發展
2.1 三個一體化是建筑裝配的系統需求
建筑、機電、結構以及裝修組成了裝配式建筑,他們雖然 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子系統,但是又構成了一個整體。裝配式一體 化成為了系統化的主要特征,各個子系統通過優化、協調,完成 了組裝的建筑式產品。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標準 化的建筑設計。其根據為系列模數的標準化,進而建立其設計模 塊,根據標準化的模塊組合成標準的模塊功能。二是,標準化的 結構設計。其根據為標準化模數,這是以標準化結構設計為基礎 而建立的,主要是有水平和豎向結構完成裝配結構的連接。三 是,標準化的機電設計。該設計模也是將標準化模塊作為基礎, 進而建立其標準化的設計模塊,以板、墻、梁、柱連接裝配。四 是,標準化的裝修設計。該設計模也是將標準化模塊作為基礎, 有零配件和部品件連接裝飾模塊,進而建立其裝飾系統[4]。
2.2 三個一體化是工業生產需求
需要以建筑項目的整體效益作為考慮的依據,裝配環節、加 工環節、設計產品、機械化生產等,十分有利于裝配的高效化。 在傳統的設計方案上進行制定和突破,以此尋求新的裝配、加工 方案。在設計的過程之中需要堅持標準化,如無法貫徹,則會使 其喪失優勢。在發展和設計的過程之中,需要加強標準化設計的 研發和優化,使其更加利于工廠自動化和規劃化的加工。工業化 的生產決定了產品的標準化設計,因此需要標準化設計模數,以 此降低生產的成本。除此之外,需要加強裝配式結構體系和連接 節點、現狀裝配的研發和優化,徹底的進行裝配式的生產、建筑 方式的變革,加強連接節點的設計,使得裝配更加簡單且高效。
2.3 三個一體化是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
裝配式建筑不僅僅需要完美且成熟的技術體系作為支撐, 還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加強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 的推廣,突破市場瓶頸,保障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因此以技術作 為支撐點,加強技術、市場和管理的一體化,根據裝配式建筑本 身具有的特性,加強技術、生產等層面的創新,以便于市場的推 廣。 加強管理機制的創效能力,通過不斷的優化和發展技術體 系,提升企業的集成能力。目前,裝配式建筑還處在初級發展階 段,需要中央和當地政府的扶持,因此當地的政府需要加強引 導,出臺相應的政策,并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才能推進裝 配式建筑的發展。
3、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品質、生活方式等均會不斷發生改變,其 對居住環境、空間的適應性、舒適性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由 此可見,在住宅建設中,裝配式建筑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裝配 式住宅建設蘊含巨大發展潛力。因此,不斷加強對符合我國實際 國情的裝配式建筑設計以及建設模式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 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我國工業化住宅產業的發展起到良好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