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初,中機院成功中標中國-東盟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廣西新媒體中心)發展戰略規劃咨詢服務項目。
中國-東盟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項目和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地自立項以來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治區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指導和協調項目推進工作。基地坐落于廣西南寧市五象新區,由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包含中國-東盟多媒體高清節目制作中心、文化創意、產權交易、技術研發等眾多公共服務平臺,總投資19.66億元,總建筑面積25.7萬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是向自治區成立60周年(2018年12月11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日)大慶獻禮的重點工程之一。
針對本項目,我院組織院內外專家召開研討會,會上,專家表示,網絡視聽作為近年發展最快、影響最廣泛的領域之一,為傳統影視和網絡技術結合的新行業,成為經濟和技術的新增長點,正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廣西新媒體中心將網絡視聽作為工具,發展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影視、文化、電信、IT技術等相關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全產業的網絡視聽基地。項目具有較大的前瞻性,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綜合性和復雜性。
開展網絡視聽業務的準入條件是: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16年初全國有332家單位擁有此許可。其中,北京91家(一半為中央級媒體),上海39家,廣東18家。廣西10家(2014),包括本地的4家:廣西電視臺,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新桂網信息傳播有限公司,廣西廣電網絡;6家為全國性機構的分支。
對該基地進行設計,應基于國家戰略的高度。影視作品是多數民眾了解別國的主要途徑,作為中國近鄰,東盟的輿論非常重要。在不利的國際輿論環境下,用文化手段來宣傳中國和平發展、文化深厚的大國形象,對我國和平崛起非常重要,文化的影響力往往大于外交和經濟。而網絡視聽作為當今文化傳播最強大的工具,可以最快速、直觀、深入、廣泛的實現文化傳播和交流。
東盟有十個成員國,和一帶一路的沿線眾國相比較而言,從各個視角看,東南亞都與中國更相似,它也是中國經濟輻射能力和文化輻射能力相對最強的海外區域。
廣西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特殊地位(與東盟海陸相連,經貿重要戰略節點,民族相通,經貿聯系緊密)決定了廣西應該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最前沿。另外,基于廣西優勢和特色的網絡視聽產業,也將成為廣西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推動相關技術和服務的進步,擴大國際影響,提高人民幸福度。
關于項目重難點,與會成員林崇哲總工提出:如何形成一個涵蓋產品創意、生產制作、內容傳播、產品交易、科技研發、媒體融合等各環節,具有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的網絡視聽產業價值鏈、創新鏈,并以此提升中國-東盟網絡視聽產業的創意創新、節目生產、制作和交易能力,是本項目的研究重點,也是難點。
王東升副院長指出,運營模式設計、招商策略及方案應一并作為重點之一回答清楚。基地即園區,盈利模式是核心,所以需要精心設計運營模式。上海網絡視聽基地盈利主要靠稅收分成;國內類似園區中,一部分靠樓宇租金獲得盈利,一部分靠增值服務,一部分靠投資園區企業。根據各地發展條件和園區發展階段,盈利模式各有不同。另外,除了市場運營收益外,本項目還將有國家和自治區對于文化產業和對外交流的鼓勵資金。本基地應綜合以上多種模式,并設計詳細方案。此外,園區的成功在于招商的效果,同樣招商是基地的生命線。招商方案包括:招商主體,由廣西廣電、廣西省、戰略合作伙伴三方構成;招商思路,應包括市場引領、政策吸引、環境創建、服務提供;招商策略,應包括傳統媒體招商、新媒體招商、推介活動招商、外交事務招商、委托機構招商、龍頭企業招商;招商目標,建議從重點招商區域和重點招商企業兩方面考慮。
李偉東院長指出,建議將“申創國家級網絡視聽基地”作為規劃目標之一,同樣做為規劃重點加以研究落實。網絡視聽產業基地的主管單位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目前唯一國家級網絡視聽基地——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2010年2月,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復同意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紫竹科學園區建設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關于申請信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還未發布國家級網絡視聽基地的申請信息。具體建議:第一、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咨詢和協助業主提出申請。第二、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咨詢和協助業主提出申請,然后請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協助向上級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申請及溝通。第三、向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咨詢申請流程、申請文件、申請經驗。
大家一致認為:東盟國家是中國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發揮廣播影視的橋梁紐帶作用,開發面向東盟的網絡視聽項目,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絡視聽文化產業交流平臺,對于增進中國與東盟文化的深度交流,促進產業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基地以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為契機,以廣播影視和文化娛樂產品為媒介,發揮廣西區位優勢,用3~5年時間推出一批面向東盟網絡視聽及文化產品和企業,同時成功申創國家級網絡視聽基地。
注: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西廣電網絡公司)是率先在全國以股份制方式整合全區廣電網絡資產設立的、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國有股份制文化企業。公司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先進的管理理念、優秀的企業文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目前已經成為廣西綜合實力較強、成長速度較快、發展前景較好的區域骨干大型文化企業(證券簡稱“廣西廣電”,股票代碼600936)。
自2004年5月成立以來,經過14年的改革發展,公司規模不斷壯大,在全區89個市、縣設立分公司,現有員工4700多人,下屬主要單位有全資子公司4個,控股子公司1個,參股公司2個,先后被評為“首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