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目標
在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充分挖掘牡丹作為食品新原料和文旅新主題的應用價值,在推進“菏澤市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到2022年,實現菏澤牡丹產業“12345”發展戰略目標,努力把菏澤建設成“世界牡丹之都”。
力爭到2022年,培育20家牡丹產業龍頭企業,建設20個牡丹園林綜合體,建設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 (牡丹苗木、牡丹花卉和牡丹商品),打造牡丹“種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產業集群,帶動全市牡丹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鼓勵農戶和企業到外地發展牡丹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使全市牡丹籽年綜合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年產牡丹反季節栽培和芍藥切花總量達到4000萬盆(支)以上,培育和引進各類牡丹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50家以上,開發牡丹產品累計達到500種以上,形成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牡丹產業,進而實現牡丹產業“12345”發展戰略目標,促進牡丹產業成為區域特色明顯、經濟效益顯著、發展持續高效、環境和諧友好、帶動作用突出的新興支柱型產業,把菏澤建設成“世界牡丹之都”。
“12345”發展戰略目標中,“1”即全面完成菏澤市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2”即培育20家龍頭企業;建設20座牡丹園林綜合體。“3”即建設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和牡丹籽選育與收儲中心等三個核心服務平臺;“4”即打造牡丹“種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產業集群;“5”即培育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牡丹產業。
二、階段任務
分三階段實施,即夯實基礎、加快發展、升級發展階段。
(一)夯實基礎階段
實施期限:2018年 11月—2020年12月。
主要任務:
1.完成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實驗室與選育基地)、牡丹人才培訓基地、產業投資發展公司、文旅產業發展公司、產業基金、產業發展顧問委員會和區域招商合作辦公室的組建。
2.完成種苗繁育基地、國家牡丹種質資源菏澤庫建設、牡丹商品國際大市場、牡丹國際電商物流基地、牡丹籽收儲中心、牡丹大數據中心、七里河國家牡丹濕地公園、牡丹小鎮、牡丹休閑購物美食步行街、牡丹游客服務中心、中國牡丹博物館、國際國花博覽園、菏澤堯舜牡丹工業旅游區、牡丹農莊、牡丹“雙創”基地、創新資本中心等重要承載設施的建設。
3.完成10家龍頭企業的培育、10座國家牡丹園林綜合體建設,培育和引進牡丹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20家。
4.全市牡丹種植面積累計擴大到60萬畝,鼓勵農戶和企業到外地發展牡丹種植業,累計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
5.初步完成牡丹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6.全面開展牡丹產業的宣傳工作,籌辦世界牡丹大會。
7.完成京東商城(或者天貓商城)“菏澤牡丹精品旗艦店”建設,在全國主要城市完成100家“菏澤牡丹精品連鎖超市”建設,組織牡丹企業參加全國相關的知名博覽會,牡丹產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二)加快發展階段
實施期限:2021年1月—2021年12月。
主要任務:
1.累計完成15家龍頭企業、15座國家牡丹園林綜合體建設;培育和引進牡丹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35家。
2.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全面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組織參加國際專業展會,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推進國際市場的開發,培育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牡丹產品品牌。
3.完成曹州牡丹園5A級景區升級改造、牡丹雕塑公園、牡丹景觀帶和若干個牡丹農莊等承載設施的建設,推進牡丹文化旅游的全面發展。
4.全市牡丹種植面積累計擴大到80萬畝,鼓勵農戶和企業到外地發展,牡丹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以上。5.進一步完成牡丹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6.繼續加強牡丹產業的宣傳工作。
7.完成300家“菏澤牡丹精品連鎖超市”建設,全面完成國內市場布局,牡丹產業總產值達到350億元以上。
(三)升級發展階段
實施期限:2022年1月—2022年12月。
主要任務:
1.全面完成菏澤市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2.全市牡丹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到100萬畝,鼓勵農戶和企業到外地發展,牡丹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
3.全面完成“種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產業集群的建設,使菏澤成為我國牡丹產業種苗繁育、技術研發、標準建立、新品開發、加工制造、檢測檢驗、市場營銷、商品出口、品牌培育、產業信息、人才培養、科普宣傳、文化傳播和對外交流,以及融合發展的高地。
4.全面完成“菏澤牡丹”與“世界牡丹之都”等城市品牌的宣傳與打造工作,使菏澤成為國際重要的旅游節點城市。
5.初步完成牡丹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6.累計完成20家國際化龍頭企業的培育、20座國家牡丹園林綜合體建設;培育和引進牡丹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50家,牡丹產業總產值超過500億元。
三、發展重點
(一)推進科研與種植體系建設
1.推進新品種選育、測試與繁育基地建設
在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的引領下,改造和提升現有牡丹園林,建成5個總規模在1000畝以上的國家級牡丹新品種繁育和測試基地。通過加強引導和掛牌管理,使各園林之間既競爭又協同發展,避免過度同質化競爭,確保科研資源和力量的統籌與有效利用,集中力量培育出5種以上具有重大經濟價值的新品種(觀賞與油用兼具、高產油用),并建立相應的繁育和栽培技術體系。
全面建設國家牡丹種質資源菏澤庫(一主兩副),匯集國內外優質牡丹品種,開展優質品種的育種工作。
2.推進龍頭企業和牡丹園林綜合體的建設
通過并購重組或者引進等方式,培育出20家以上的牡丹產業龍頭企業,以此來帶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以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建設20座總面積超過1萬畝的集科技研發、種苗繁育、示范種植、反季節栽培與鮮切花栽培、生產加工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牡丹園林綜合體。通過科學栽培與精細化的田間管理,使全市每年牡丹種苗供應量達到2億株以上,鮮花(反季節栽培、切花)、不凋花供應量達到4000萬支(盆)以上,滿足市場的基本需求。
3.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引導農戶或企業找準牡丹產業的投資方向。由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負責,對牡丹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確定對技術與管理要求的難易程度、投入與產出的時間和金額,以及市場需求狀況和發展趨勢,引導農戶與企業選擇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的投資方向,避免因盲目擴大栽培面積而產生損失。鼓勵農戶或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適度加大牡丹種苗繁育的種植面積。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和合作社,大力發展牡丹反季節栽培栽培或深加工項目。鼓勵企業建設高產藥用牡丹種植基地,并利用淘汰的牡丹植株加工丹皮粉。鼓勵有實力企業加大牡丹產業的投資,增強創新能力,擴大銷售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引導農戶或企業逐步擴大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利用生物技術等科技手段,培育高產牡丹品種和高產種苗,加強田間精細化管理,確保科技資源的有效利用,在達到高產和農民增收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穩步擴大牡丹種植面積。力爭到2022年,全市油用牡丹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超高產 (400㎏/畝)牡丹示范基地10萬畝以上,高產(300㎏/畝)牡丹示范基地30萬畝。大力引導種植大戶和企業到適宜牡丹生長的地區種植油用牡丹,支持牡丹區發展以油用牡丹種植為重點的林下套種模式。
(二)推進觀賞牡丹產業建設
1.大力培育觀賞牡丹。充分利用現有牡丹科研機構和牡丹園林的科研力量,大力推進現有觀賞牡丹品種的分類甄別與鑒定,完善觀賞牡丹新品種繁育與推廣路徑。通過新技術育種,培植出花型更大、花色更艷、花朵更多的系列新品種,利用現有牡丹園林和牡丹園林綜合體,結合鄉村振興和旅游項目,進行新品種示范性培植和推廣,逐步提升觀賞牡丹新品種的開發、優選和繁育力度。
2.大力發展牡丹反季節栽培和鮮切花產業。對現有牡丹反季節栽培、鮮切花、插花等栽培生產基地和牡丹園林進行升級改造,培育5個規模較大、設施齊全、水平較高、品種豐富、管理現代的觀賞牡丹栽培示范園。
3.大力發展觀賞牡丹產業。運用生物技術拉長牡丹花期,同時通過設施栽培和牡丹種苗的分類繁育,達到一年四季都能觀賞到牡丹的目的。強化觀賞牡丹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建設規模化的觀賞牡丹龍頭企業。強化觀賞牡丹人才的培訓,為觀賞牡丹的持續發展注入活力。加強觀賞牡丹與文旅項目的結合發展,在菏澤文化旅游項目當中,全面植入牡丹元素,利用文化旅游項目帶動觀賞牡丹發展。借助菏澤牡丹文化旅游節的舉辦和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的建設與推廣,拓展觀賞牡丹銷售渠道。借助舉辦世界牡丹大會的契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外友好城市合作,通過在國外建設“牡丹園林”、“牡丹種植與加工示范區”,將牡丹產業的發展推向國外,以此拓展牡丹產業的國際市場。
(三)推進牡丹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依托現有科研力量,全面梳理目前取得的科研成果,編制牡丹產業標準體系,從種苗繁育、品種鑒定、商品檢驗、大田種植、生產加工和市場營銷等國家技術標準,占據發展高地。
(四)推進牡丹加工產業集群建設
1.依托菏澤市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牡丹產業深加工園區,形成聚集效應,帶動牡丹深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
2.推進牡丹原料加工項目的建設。積極引導牡丹生產企業與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技術指導作用,重點發展牡丹籽毛油、丹皮、花瓣與花蕊,以及食用菌培植原料等初加工產品,為牡丹商品提供原輔材料,建立牡丹初加工產品的等級分類和用途分類體系,以及相應的技術標準。力爭到2022年,達到年加工5萬噸牡丹籽毛油、10萬噸花瓣、花蕊和3000噸丹皮的生產能力,培育出10家專業生產企業,形成規模超過50億元的原料供應市場,建成我國最大的牡丹原料生產基地。
3.推進牡丹高端食用油加工項目的建設。引導牡丹生產企業與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技術指導作用,重點開發具有提高免疫力、促進婦嬰體質發育、促進青少年腦部發育、促進老年人改善記憶和消除疲勞等功能性高端食品。力爭到2022年,達到年加工5萬噸牡丹精品油的生產能力,培育出10家專業生產企業,形成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牡丹食用油市場,建成我國最大的牡丹食用油生產基地。
4.推進牡丹功能性食品和藥品制造項目的建設。大力推進牡丹在功能性食品和藥品領域的應用,引導牡丹生產企業與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合作,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技術指導作用,重點開發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保肝護肝、前列腺保健和補腎、提高女性荷爾蒙、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改善記憶力、預防老年癡呆和保護視力等功能性保健食品與藥品。力爭到2022年,培育出10家龍頭企業,形成規模超過50億元的牡丹食品與藥品市場,建成我國最大的牡丹食品藥品生產基地。
5.推進牡丹美容護膚產品制造項目的建設。大力推進牡丹在高端美容護膚領域的應用,引導牡丹生產企業與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技術指導作用,重點開發具有祛斑、保濕、護膚、護唇、防曬、抑菌消炎等功能性美容護膚產品。力爭到2022年,培育出10家專業生產企業,形成規模超過50億元的牡丹日化美容護膚市場,建成我國最大的牡丹日化美容護膚產品生產基地。
6.推進牡丹衍生品加工制造項目的建設。大力推進牡丹衍生品的開發,以菏澤巨野縣牡丹書畫基地為基礎,引導牡丹生產企業與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重點開發各類高檔牡丹禮盒、手繪絲巾、旗袍、居家飾品、裝飾品、芳香劑、折扇、陶瓷,以及面塑、雕塑、雕刻、書畫、剪紙、音樂、戲劇等衍生文旅產品。力爭到2022年,培育出10家專業生產企業,形成規模超過20億元的牡丹衍生文旅產品市場,建成我國最大的牡丹衍生文旅產品生產基地。
(五)推進牡丹文化旅游集群建設
在深入挖掘菏澤牡丹、黃河和歷史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大作品表現、大集團運作、大景點支撐、大服務引領、大活動匯聚”等五大戰略的實施,將山東旅游產業主題從“一山、一水、一圣人”變為“一山、一水、一花、一圣人”,打造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的牡丹文旅產業集群,帶動菏澤市文化與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形成“全時、全域、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以京九高鐵即將通車為契機,做足高鐵文章,使菏澤成為全國重要的旅游節點城市,吸引全國各地的旅游消費。
1、推進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園建設。以世界級的牡丹花城,國際級的牡丹花園為目標,錯時、錯品種差異化發展,打造全季、全天、全齡、全空間的多維空間平臺牡丹IP文旅小鎮,實現一年四季有花,天天有游客,把曹州牡丹園建設成為集牡丹觀賞、旅游、科研、康養、休閑娛樂、產品體驗為一體的城市靚麗名片,成為推動牡丹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2、推進牡丹文旅產業識別體系的建設。通過全球有獎征集的方式,設計“菏澤牡丹”形象圖案和整套VI體系,在取得廣大群眾對牡丹產業發展共識的基礎上,達到提高和擴大菏澤牡丹與城市知名度的目的。在各旅游景點、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及各類活動,規范使用“菏澤牡丹”標識。
3、推進“趙王河、七里河國家牡丹濕地公園”的建設。
規劃和建設趙王河、七里河國家牡丹濕地公園,牡丹小鎮、堯舜牡丹工業旅游區等,使之成為菏澤市文化與旅游的核心承載基地,建設包括中國牡丹博物館、國際國花博覽園、國際影視創作與拍攝基地、國際房車露營基地、國際婚博基地、航天科技娛樂基地、各類藝術館、博物館、方特“熊出沒”游樂園和野生動物世界等文娛項目。
4、推進牡丹園林集群的建設。在確保科研、種苗繁育和產品深加工的基礎上,通過改造和提升曹州牡丹園、古今園、凝香園、天香公園、中國牡丹園、國花精品園、堯舜牡丹產業園、瑞璞牡丹科技園、冠宇牡丹科技園、環堤公園、趙王河公園、天草藥業牡丹園等現有牡丹園林,達到國家級牡丹園林的標準,使之成為菏澤市文旅產業承載基礎。在菏澤每個區縣和中心鎮都要建設一座牡丹園林,打造世界最大的牡丹園林群落。
5、推進現有文旅設施牡丹元素的植入。
重點對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曹州書畫院、中華祖源景區、中國臨濟文化園、浮龍湖文化旅游景區、穆李村文化風情園、東明國家森林公園等公園和旅游景區(點)進行升級改造。
重點打造黃河故道生態旅游產業帶,建設鄆城水滸好漢城和浮龍湖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園。
6、增加牡丹元素、提升城市文化與旅游的承載能力。
推進“牡丹農莊”的建設。鼓勵全市各區縣鄉鎮街道,利用適合的邊角荒地、農業設施用地,或者改造現有農家樂,總計建成若干個集牡丹觀賞、美食鑒賞、知識普及、攝影繪畫、鄉村文藝演出、手工藝品制作、休閑娛樂,以及住宿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業休閑旅游基地,形成一莊一特色的牡丹農家樂體系,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7、推進牡丹景觀大道的建設。在菏澤交通主干道、主河道兩側,建設多條牡丹生態景觀帶,沿牡丹區國花大道北側建100米的牡丹觀賞帶。利用沿街商業用房,打造以牡丹為主題元素的休閑購物美食步行街,為廣大市民、游客休閑與購物提供好去處。
8、建設牡丹健康小鎮和運動小鎮。圍繞曹州牡丹園提升改造和七里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健康小鎮和運動小鎮,突出牡丹、健康、生態、休閑和運動等五個主題,拓展牡丹生態休閑和旅游觀光功能。健康小鎮以滿足老年人的休閑養生和康復療養需求為重點,積極發展自助養老社區、度假養生公寓等養老機構,建設具有牡丹特色田園風光的頤養新村,開發多層次和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打造健康養老產業集群。運動小鎮以滿足戶外運動愛好者和青少年的運動與娛樂需求為重點,發展安全教育、野外生存、房車露營、群眾活動和極限運動等基地,打造休閑與健康運動的承載基地。
9、促進全市對牡丹元素的使用。在菏澤全市行政邊界的道路入口處、車站與碼頭,設立標志性牡丹藝術作品。在全市的街邊綠化帶、十字路口環島、社區公園和公交站點等地方,設立各種牡丹藝術作品。在全市范圍內,建設牡丹雕塑公園、牡丹雕塑大道等。鼓勵全市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穿著擁有牡丹元素的服飾。
10、推進牡丹影視劇的拍攝。拍攝時代主旋律電視連續劇,以通過牡丹產業脫貧致富的現代農村勵志故事,倡導勤勞致富,弘揚高尚道德,贊美和諧盛世,達到宣傳菏澤、贊美菏澤的目的。
排演大型室外情景劇,深入挖掘堯舜的經典歷史與神話故事,通過牡丹傳奇故事,抓住游客的獵奇心理,打造游客必看的標志性娛樂節目,滿足夜晚文娛活動需求,形成“白天賞花、晚上看戲”的文化旅游格局,達到弘揚高尚品德、推崇和諧盛世的目的。情景劇常年在曹州牡丹園內演出,吸引國內外游客觀看。
11、辦好世界牡丹大會。
積極做好世界牡丹大會各項工作,以“交流、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以“一會四論壇”為主要內容的國際盛會,舉辦一個國際牡丹產品博覽會,召開四個高峰論壇 (牡丹種植、品種繁育、切花、反季節栽培技術論壇,牡丹加工技術論壇,文化旅游論壇,牡丹產業投融資與國際合作論壇)。成立世界牡丹協會,菏澤市作為秘書處常設會址。
12、高標準辦好菏澤牡丹文化旅游節。在每年4月1日—5月31日期間,舉辦菏澤牡丹文化旅游節,每屆歷時30天,在高標準提供賞花服務的同時,舉辦菏澤七里河汽車越野拉力賽、牡丹汽車展、牡丹濕地汽車露營、牡丹旗袍大賽、牡丹插花藝術展和牡丹美食節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動。
13、打造菏澤牡丹二日游。豐富完善牡丹游特色產品,打造牡丹精品二日游線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將菏澤賓館、餐廳、購物商場、休閑步行街、推廣企業等分批納入牡丹旅游購物體系當中。加強與大城市特別是周邊核心城市旅行社合作,強化宣傳營銷。企業給予旅行社一定的補貼,政府給予企業一定的扶持。
(六)推進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建設
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菏澤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分為牡丹種苗與原料、牡丹花卉和牡丹商品等三個展區,經營范圍包括牡丹優質種苗、牡丹籽、牡丹毛油、丹皮、花瓣、花蕊、牡丹反季節栽培、鮮切花、牡丹商品與衍生品、栽培設備與用具、肥料、播種、采摘和儲運設備等的展覽銷售與倉儲物流,形成特色明顯、功能完善(商品展銷、網上交易、結算、倉儲物流、通關報關、質量監督、貿易融資和可追溯等)、規模大、實力強、輻射面廣、知名度高,年交易額達到200億元以上的國際化市場體系,打造全國最大和最重要的牡丹全產業鏈商品交易中心。
(七)推進菏澤牡丹大數據中心建設
積極與市開發區大數據中心對接,設立獨立的菏澤牡丹產業數據分中心,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定期收集和匯總全世界特別是菏澤市范圍內牡丹產業發展的基本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后,指導菏澤市牡丹產業的有序發展。
(八)推進牡丹商品銷售體系建設
1.利用現有的天華電商產業園等現有電商產業園區,建設中國牡丹國際電商物流園,承擔牡丹商品的網絡銷售、牡丹產品進出口、倉儲物流,以及牡丹產業創新創業等職能。
同時,提升和改造現有的電商物流園,作為中國牡丹國際電商物流園的分園,進行授權和掛牌管理。
2.組建混合所有制的菏澤牡丹商貿物流有限公司,負責帶動牡丹商品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和銷售工作。力爭到2022年,以直營和加盟的方式,在全國發展超過1000家的“菏澤牡丹精品連鎖超市”(含加盟店),并在京東商城、天貓商城和蘇寧易購上開設 “菏澤牡丹旗艦店”,形成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牡丹商品銷售渠道。
3.組織牡丹企業,在全國范圍內舉辦系列“菏澤牡丹商品品鑒會”活動,發展全國銷售代理商,加強牡丹商品在全國各大型賣場中的銷售,提升牡丹商品與品牌知名度。
4.組織牡丹企業,參加國內和國際相關博覽會,尋找國內和國際客戶,并通過代加工等形式,拓展國際牡丹商品市場。
(九)推進牡丹產業孵化平臺建設
引進包括中關村領創空間在內的知名“雙創”孵化機構,借助其人才、技術與企業資源優勢,建設菏澤牡丹“雙創”基地,開展牡丹產業的創新與創業活動。鼓勵各類企業與資本,利用現有的產業園、電商物流園、牡丹園林等空間場地,創建各類牡丹創新創業基地。促進 “雙創”企業,通過OEM/ODM、銷售合作等方式,與牡丹生產加工企業緊密結合,解決產品生產與供應的問題。
(十)加快中國牡丹國際博覽中心和牡丹國花館建設
利用現有設施,規劃建設中國牡丹國際博覽中心和牡丹國花館,承擔全國牡丹產業優秀科技與發展成果展示。承擔牡丹苗木、牡丹花卉、牡丹商品和牡丹衍生品的展覽展銷,牡丹學術交流、企業投融資對接、新聞發布等事項。
(十一)推進中國牡丹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建設
由菏澤學院、菏澤職業學院牽頭,聯合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技術指導作用,共同建設中國牡丹人才培訓基地,主要承擔新品種培育、精細化種植管理、應用技術、加工工藝、旅游管理、鄉村規劃與建設、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和牡丹藝術等實用型技術的培訓。培訓基地采取學歷教育與技能實訓相結合的方式,為全國的相關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培養牡丹科技人才。積極開展牡丹技術國際交流活動,選派科技人員出國深造,引進國際牡丹科技人才來菏工作。
(十二)推進牡丹品牌工程建設
1.大力推進牡丹品牌培育工程。建立菏澤市著名品牌的評價體系,開展牡丹品牌的評定工作,對于符合條件的品牌頒發 “菏澤市著名牡丹品牌”榮譽證書。支持牡丹企業申請山東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的申請認定工作,對獲評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加強企業“三品一標”認定力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 “菏澤牡丹原產地”(2002年通過)、“中國牡丹城”(2006年評)和“中國牡丹之都”(2012年命名)等殊榮,為牡丹產品和企業提供信用認證。對于通過質量檢查的產品和企業,在可追溯體系管理下,企業可申請使用“菏澤牡丹”標識。
2.加強標準建設。強化企業開展牡丹種苗、牡丹種子、牡丹反季節栽培、芍藥切花、丹皮、花蕊、花瓣、牡丹商品和衍生品的商標注冊、運用、保護和管理工作。積極鼓勵企業制定牡丹產品企業標準,進一步上升為行業標準,支持企業對接國際標準,進行國際認證和國際商標注冊,培育一批國際自主品牌,打造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菏澤牡丹產品整體品牌形象。
3.強化牡丹產品市場監管。加強與公安、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等部門結合,強化牡丹產品質量監管,規范牡丹產業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凈化牡丹產品市場,維護和提高牡丹產品的品牌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