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這是繼京津冀一體化之后,新一屆政府勾勒的另一項重大區域發展規劃。
長江經濟帶貫穿2市9省,連接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覆蓋超過五分之一國土,惠及約6億人口,有望成為與沿海經濟帶媲美的第二大經濟增長極。
長江經濟帶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體量優勢;歷來是我國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這里匯聚了一大批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也是企業和 城市密集分布地區,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總量的四成,城市數量約占三成。專家預測,未來15年長江經濟帶增長速度將超過全國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長江經 濟帶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國的50%。
改革開放后,我國沿海地區率先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在經歷35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后,東部沿海地區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而中西部將有望接力支撐經濟平穩換擋。
長江經濟帶將有利于發揮長三角的龍頭作用,利用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干流航線以及沿江密集鋪設的鐵路、公路網絡,通過產業、資本和技術向中西部梯次轉移,推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縱觀世界,大江大河等流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往往對所在國家、地區的競爭力和經濟實力有著決定性影響。二十世紀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發展推動了美國崛起,萊茵河流域發展促進了法國、德國和荷蘭的繁榮。長江經濟帶也將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