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興則生態興。森林和草原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綠色生態系統,具有“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功能,對維系生態環境平衡和人類生存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林草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為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尤其為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高質量發展指引了方向。
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意義重大
林草業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國家新質生產力水平在林草領域的具體體現,注重培育和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意義重大且深遠。
新質生產力理論上講應該是一種新型的、現代的、和諧的、綠色的、持續的和優質的生產力。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林草業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生產要素的重新整合和優化,是由林草技術創新突破、林草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林草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現代林草先進生產力,同時也是以林草業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林草業效率提高、林草業效能提升、林草業效益提增為核心標志的現代林草先進生產力,是推動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林業草業現代化和林區牧區全面振興及綠富同興的關鍵動力。
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要求統籌兼顧林草生態格局安全保障、林草產業產品供給結構優化和林草資源高效利用等多元林草事業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既需要重視林草資源的保護,也需要重視林草資源利用,特別是對新型林草生態產品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價值轉化。林草業作為傳統性、基礎性行業,其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為其他行業的新質化改造也提供了重要支撐。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生產力,同時依托于綠色的林草資源和豐富的林草生態產品發展綠色經濟產業,統籌兼顧綠色資源保護和綠色經濟發展,再次創造和提升了自身的綠色生產力。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雙碳”目標、大食物觀構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多重戰略目標實現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
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在于新型林草業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新型林草業勞動者是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勞動者從傳統林農向懂管理、會技術、高素質林農牧戶或有組織的新型林草業經營主體躍升的林草業生產力新質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勞動形態向知識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和需求多樣型方面不斷發展,這也對林草業勞動者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既需要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并具備綠色意識的新型林草業科技人才,構建起一支新型林草業勞動者隊伍,還需要倡導多元林草業經營主體聯動,充分發揮多主體協同作用, 體現多主體融合治理的實踐邏輯。
新型林草業勞動資料是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傳統林草業勞動生產資料僅包括物質生產資料,而新質生產力發展所要求的新型林草業勞動資料除傳統物質資料之外還包括能夠體現林草生態產品價值的非物質資料。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勞動資料從人財物等常規林草業投入品向新型林草業投入品躍升的林草業生產力新質態。一體化林業草業空間打造、高質量林地草地建設、高端精準林草業數智化設備應用等應時而生。科技、信息、數字、數據、智能裝備等尖端投入品正在重塑林草業生產力。
新型林草業勞動對象是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同時也是釋放綠色新動能和生態新優勢的重要保障。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勞動對象從常規林草有形產品資源向高產優質林草產品資源和非木質非草質的有形產品資源及各類林草生態產品躍升的林草業生產力新質態。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需要打通林草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路徑,構建起標準化生產經營體系,切實促使林草業資源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持續轉化。
創新是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創新是林草業新質生產力培育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創新包括科技創新、產權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等,其中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在具體實踐中特別需要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林草產業和未來林草產業,加快形成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科學技術與林業草業經濟其他生產要素深度融合催生的結果,既可以更高效率地向社會及人民提供多種多樣的有形產品與生態服務需求,又可以促進林草業經濟和林區草原發展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轉變。
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對于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通信、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林草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精準林草監控與管理、智能林草業裝備、林草業無人機等,促使林草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未來林草業信息技術、林草業數字技術、林草業人工智能技術、林草業生物技術等也有可能持續進行革命性的創新,屆時也將重塑林草業生產力的新質態。
科技創新需要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持續優化林草業科技人才的培養模式,加強高素質林草業人才的培育。鼓勵通過構建產學研政一體化的林草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強核心林草技術攻關和創新突破,加強林草科技成果轉化。重視原創性革命性的林草創新成果產出,并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林草業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推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創新性地塑造林草業新發展的新業態,形成林草業新發展的新優勢。林草業新質生產力是生產要素組合從傳統林草業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躍升的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質態。需要大力發展林草實體經濟,不斷探索林草虛擬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和林草發展的新模式和新動能,持續拓展林草業生產可能性邊界,著力提升林草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當前和未來如下新型的林草產業大有可為:氣候智能型林草產業、林草碳匯產業、林草食物產業、林草能源產業、林草生物產業、林草休閑觀光產業、林草康養產業、林草研學產業、林草宣教產業、林草運動產業、林草數字經濟產業、林草空間經濟產業、林草生態服務產業、林草文化產業等。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加強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銜接發展,林草業產業與非林草業產業的協調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需統籌四對關系
一是處理好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與林草業傳統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不是要全面否定林草業傳統生產力,而是需要妥善處理好林草業傳統生產力和林草業新質生產力兩大體系的銜接、轉型與優化,通過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逐步改造林草業傳統生產力,促進林草業生產力由傳統向新質不斷轉化。
二是處理好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與其他關聯行業新質生產力和國家整體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與其他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一些特性,既要考慮與其他行業新質生產力的交叉融合,以產生更優更強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生產力,同時也要積極納入國家整體的新質生產力體系中,并爭取在其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是處理好林草業新質生產力與林草業新質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林草業新質生產關系的調整與優化。生產力是推動生產關系發展的本源動力,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有反作用,優質的生產關系會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推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既需要持續優化和不斷完善林草業投融資體系和林草業經濟制度體系,加強必要的林草業政策支持、基礎設施支撐及公共服務供給,同時也需要持續秉承改革開放,深化集體林區、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改革和草原草場草地牧區改革,創新和完善集體林權和國有林權制度體系,優化草原草地草場產權制度體系,激勵民營林草業經濟發展,建立健全林草業生態補償機制和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林草業產業組織模式,強化各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持續優化林草業新質生產關系推進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持續發展。
四是處理好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之間的關系。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實踐需要相關理論的指導,林草業新質生產力已有的實踐探索所形成的一些機制機理和經驗教訓等,需要進一步加以總結優化上升為理論體系。此外,相關理論也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
我國林草業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的潛力巨大,但各地林草業發展情況千差萬別。不同地區森林資源稟賦、林草業主導產業及所處發展階段各不相同,決定了各地高質量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并不唯一,培育和發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不顧發展基礎的一哄而上,當然也不能不響應不作為。推動林草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需要因地因時因異制宜,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運行規律,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價值追求,既要有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又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各地差異,充分尊重各地在林草行業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舉措,理性推進我國林草業新質生產力的系統培育和持續發展,積極推進我國林草業高質量發展和林草業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