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傳統作業市場的發展瓶頸、將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與健全的配套服務有效結合、保障產業全面健康地發展仍是全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通用航空作為一個新的產業,為傳統的消費業態帶來了新的轉型。同時,新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創業和就業方向,并成為國內經濟新的增長點。
近日在昆明舉辦的通用航空“十三五”重點任務與盈利模式研討會,將目光瞄準盈利模式這一行業痛點,以及通航產業發展的兩大重點任務——短途運輸與醫療救護。
通航二字已成為熱詞,國務院通航發展指導意見和民航局的利好政策,以及通航“十三五”規劃的宏偉目標讓通航人備受鼓舞。
如何突破傳統作業市場的發展瓶頸、將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與健全的配套服務有效結合、保障產業全面健康地發展,仍是全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前景廣闊
據悉,通用航空在1952年就開始在國內出現,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通用航空器數量為2776架,通用機場數量達311個,通航運營單位數量達380家。
“十三五”規劃為通用航空發展帶來新機遇,以短途運輸、醫療救援、農林植保和城市功能保障為代表的通用航空社會服務順應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有望成為新一輪發展熱點。
近年來,我國航空醫療救援發展迅速,中央及各地政府出臺大量政策支持,基礎建設及投資力度快速擴張。
2017年,我國醫療救援案例過千,各地醫療救援基地、航空演習增多,并紛紛組建航空救援聯盟或救援隊。
不過,從業人員也清醒地意識到,航空醫療救援行業的現狀是高投入、低產出,發展速度總體緩慢,雖有百家爭鳴,但未百花齊放。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廣闊的國內外市場需求,例如重大活動保障、道路交通救援、器官移植轉運、出境游安全保障、“一帶一路”保駕護航等,仍預示著航空醫療救援的巨大潛力。
對于航空醫療救援,發達國家目前主要采用商業化運作模式,而我國航空醫療救援以政府出資、政府購買服務為主,市場化發展相對緩慢。梳理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均是先從一城一市織小網,后借助資本的力量連點成面變大網。目前階段我國航空醫療救援也應以區域建設為主。
據了解,航空醫療救援在道路交通事故、居民日常突發性疾病救治、人員搜尋等緊急情形下具有諸多優勢,有關部門也正積極推動全國航空緊急救援網絡的構建。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副秘書長孫衛國認為,因時間敏感、替代品少、支付能力強等特點,航空醫療救援是通航新興應用中最有希望快速形成規模發展的領域。
難題待解
“中國航空貨運網絡是兩點一線式的干線網絡,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航企業能夠補位,將干線運輸向西、向北、向人口不密集的區域延伸,拓展并完善航空干線運輸體系。無人機將在通航支線運輸體系下一端,即我們常說的最后一公里中發揮作用。”
云南鑫普來克斯航空設備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冠鑫說,“一個企業存在于社會中,不僅僅要實現自我突破,把企業的專業性發揮到最大,把企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后企業把自己所獲的的成就貢獻和反哺給社會,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從改革開放至今,通用航空產業發生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實質性變化,但其尚存的一些問題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七彩云南通用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七彩通航)代理包機航線昆明-滄源、昆明-版納體驗飛行成功首航。這標志著云南省內通用航空短途運輸通道已經打通,為下一步開展省內環飛和支線串飛打下堅實基礎。
七彩通航是由云南省政府主導,云南省國資委推動,云南機場集團牽頭組建、控股的國有大型混合所有制通用航空企業,主要經營短途運輸、公務飛行、空中游覽、應急救援等業務。此次承擔短途運輸航線的機型為“飛鴻300”,從昆明機場起飛至滄源機場,單程航線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
“飛鴻300”堪稱輕型噴氣公務機的佼佼者,旅客不僅能體驗到由巴航工業攜手寶馬集團精心打造的寬敞客艙,而且能感受輕型噴氣公務機中最出色的爬升和起降性能,真正體會到“安全為首、至臻服務、舒適順心”的飛行體驗。
值得關注的是,七彩通航已于8月購買2架巴航工業生產的“飛鴻300”飛機,作為第一批次引入機型將于年底到位。下一步,七彩通航將在上級民航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下,認真貫徹民航局相關法規和精神,以發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為主,開通麗江、大理、西雙版納、芒市、騰沖、普洱等地的短途運輸航線,建立完善的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網絡,實現各機場間短途環飛、串飛,彌補和延伸省內公共運輸航空航線網絡,提高航空服務覆蓋率和通達性,促進云南旅游和通用航空網絡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