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針對我國特色小鎮以及田園綜合開發體進行探討,分析城鄉智慧養老的方案及策略,意在促進健康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并以更加規范的方式全面推向市場,促進智慧養老產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產業發展。
一、當前智慧養老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 一) 養老服務的局限性。
我國的養老形式一直都基于傳統觀念進行,因此很多老人對于新型養老并不了解,同時智慧養老作為全新產業,在相關的行業標準制定及服務策略規劃上也有待提高。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老年人對于衣食住行及思想文化需求非常少,僅僅需要較高的醫療服務,其實這種觀念完全錯誤且過于片面,老年人雖然在行動和智力方面都有所下降,但是他們所需要的服務依然豐富,既要有健康的飲食起居,同時也需要相應的精神文化服務,對于醫療服務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國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都受到空間限制,因此僅能對飲食起居等作出較好的服務,缺點是沒有更廣闊的空間讓老年人頤養天年,活動范圍也只能局限在社區內部,這對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一定的抑制性作用,甚至容易產生相應的抑郁情緒[2]。
( 二) 智慧養老的社交問題。
從客觀的角度講,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其社交圈子在不斷縮小,常常只和子女進行交流,但是子女由于工作及撫養下一代的壓力,與老人獨處的時間非常短,而人一旦上了年紀后思維則更加敏感和脆弱,一旦發現有些情緒異常,可能會長時間在消極情緒中無法自拔,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生活圈子較小,沒能形成自己的社交場地。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都受到空間限制,甚至子女長時間不能來看望父母,只能通過手機進行簡單短暫的溝通,這反而加速老年人的不良情緒滋生。為了更好解決老年人的情緒因素,應幫助老年人建立相應的社交場地,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寬闊的社交服務,接觸更多人可以提高情緒中的積極因素,對于老年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幫助[3]。
( 三) 智慧養老覆蓋面過窄。
智慧養老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及硬件基礎,因此當前我國的智慧養老機構僅出現在一、二線城市,而我國的大部分人口則集中在小城鎮及農村,養老覆蓋面過窄,不符合我國未來的養老產業發展趨勢。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獲益,需要積極推廣智慧養老服務項目,大城市中的土地資源有限,因此需要從其他角度分析智慧養老的基礎建設地點,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為智慧養老模式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愿景。
( 四) 缺乏專業團隊管理。很多老年人以及子女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對于智慧養老還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常常認為老年人應該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才能體現出傳統中的孝道,但是子女需要正常上班,對于老年人的照顧非常有限,很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都是在孤獨中度過一天,因此集中的智慧養老更有利于照顧老人的衣食起居,以及專業化的醫療服務。現階段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剛剛起步,很多問題還在摸索和學習階段,雖然在一些大城市智慧養老也有相關的團隊運作,但是大部分地區的養老還缺乏相應的專業團隊進行管理,尤其對于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服務需要在基礎建設階段就進行考量,從餐飲醫療到文化服務及戶外運動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劃設計,才能更好的運作。
二、城鄉智慧養老與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協同發展探究
( 一) 借助網絡優勢打造田園智慧養老模式。
互聯網改變了當前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學習習慣,同時也為更多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契機,因此城鄉智慧養老模式應充分重視網絡的優勢及特點,改變傳統養老模式的空間及時間局限性,特色小鎮也可以更多地吸取醫療資源以及養老資源,各類資源的集中化可以提高服務效率,特色小鎮中可常備一些普通類護士及醫生,這樣減少了城市其他養老模式中路程所帶來的時間損失,而對于更為專業的醫療服務要求,則可通過互聯網進行視頻咨詢及遠程服務。另外當前很多子女與老人并不在一同居住,因此彼此之間的感情聯絡也需要不斷加強,在特色小鎮進行之后,養老可以建立視頻通話設備,由專業的人員定期進行服務,避免老人不會使用電子設備的尷尬。
( 二) 借助智慧養老拉動特色小鎮產業經濟。
特色小鎮的相關概念是為了迎合當前日益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很多城市中的人們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叢林中,往往產生向往自然的想法,而特色小鎮的出現正好符合當前人們的需求,同時也為小鎮地區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增長機會。但是當前政策提出后,很多地區盲目上馬項目,忽略了市場需求以及同質化問題,造成了特色小鎮項目盈利效果不佳的現狀。但是很多老年人對于田園生活非常向往,苦于缺乏相關的基礎配套及服務設施,因此無法擺脫客觀局限性,相關部門可以將城鄉智慧養老與特色小鎮產業相結合,在特色小鎮的外圍建設條件保持不變,突出養老及居住建設優勢,更大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不失將其作為一個轉型和發展的良機。另外,很多家庭都是 4 + 2 + 1 的人口結構模式,即四個老人、兩個子女、一個孩子,作為中間的兒女,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時間分配不夠,但是如果能將老人送至特色小鎮進行智慧養老,那么就可以在周末或其他休息時間來看望老人,與照顧子女兩個環節進行合并,不僅節省了時間,同時也能從側面拉動特色小鎮的相關經濟增長。
( 三) 注重自身產業升級,了解不同消費群體需求。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進程的腳步不斷加快,當前城鎮中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而智慧養老需要為老年人提供的不僅是居住的空間,同時也要注重其娛樂休閑等多方面的服務空間。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相較于城市具有更多的土地資源,因此企業積極推進養老基地建設,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行業轉型,同時也能推進我國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全面化和系統化。相對而言,老年人則更喜歡相對恬靜的生活,特色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能讓老人與自然風光無限親近,還能為老年人日常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在其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種植蔬菜、養花以及其他農業生產,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業余生活。針對上述情況,相關人員應充分考慮注重其自身產業升級,并了解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一方面,老年人的消費欲望較低,但是他們更愿意親自勞作,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避免孤獨。另一方面,特色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可以吸引老人的子女及老友進來探望,因此可以帶動文化、娛樂、餐飲、旅游、養生等多方面的綜合一體服務經濟。將不同群體的消費模式進行融合,打破傳統養老模式,改變傳統養老觀念,讓老人在此地老有所養,同時也為更多年輕人消費提供途徑。
總之,我國的養老產業起步較晚,相較于歐美國家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我國的信息化產業技術發展較快,因此智慧養老在國內發展有著更加廣泛的前景,目前由于受到各方條件及資源限制,城鎮養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過特色小鎮以及田園綜合體的開發可以助力城鄉智慧養老產業快速發展。智慧養老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應根據不同需求制定個性化及智能化的模塊,實現養老資源的合理分配,而且田園綜合體有更加廣闊的土地資源,基礎建設更加便利,容易形成技術產業集中及人員集中,注重智慧養老與特色小鎮及田園綜合體開發協同發展,可以為我國的養老產業打開新局面,也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思考路徑。(作者:包翠榮)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