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說:要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簡單來說,“田園綜合體”就是一種鄉村綜合發展的模式,能讓農民直接受益。有人會問,作為現代農業的一種模式,該如何打造具有現代、可持續屬性的田園綜合體呢?評論員張子雨認為:農業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的產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其實和農業發展直接相關的,還有另一個生態,就是“產業生態”。所謂“產業生態”,是指如何把各種行業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從而循環發展,相互促進。這種“產業生態”發展有一個具體表現,就是“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集種植、養殖、休閑觀光、餐飲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經濟組織方式。在綜合體中,不僅有傳統的種植、養殖,還可以發展加工制造,同時嫁接了各種服務業。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將“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和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作為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新載體、新模式。可見,“田園綜合體”規劃本質上是產業規劃,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重要抓手。
田園綜合體如何發展比較科學?首先需要認準一件事:“田園綜合體”是大農業的內容,所以,“農”是基礎和核心,“田園綜合體”的很多新業態都得在保障種植、養殖等傳統農業生產之后,才有發揮的空間。所有舍本逐末的行為,都是應該堅決杜絕的。
第二,雖然現在不少地方針對“田園綜合體”都有成功的嘗試,但從總體來看,依然存在休閑農業的具體含義,以及因為市場因素正常退出的設施農業項目如何有效利用等問題,這些具體問題都需要更加明確的指導文件。現有的成功經驗,會為接下來的政策細化提供充分的研究素材。
第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外部因素的支撐,“田園綜合體”要向外發展。一方面,農產品的銷售、休閑農業的客源,都需要和外部充分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比如招商引資、建設公共設施,充分利用外部市場,瞄準市場的較高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第四,“田園綜合體”最終是要讓當地農民受益,所以需要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業舞臺,其福利要惠及所有人,通過結構調整,讓大家真正體會到“田園綜合體”的好處,這樣才能讓“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更有后勁。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