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
(一)概況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內發展起步較早的住宅產業化基地。該基地由建設部統一管理和指導,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負責日常管理,以及技術指導、技術服務等工作。
表格 1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的三個階段

(二)功能分區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規劃范圍面積約為11km2。規劃按功能分為四大區域:研發園區、工業園區、住宅示范園區、物流園區。此外,規劃還包括:沿區內四條主要道路形成的交通景觀軸線、基地入口及三個節點景觀、沿派河濱水生態景觀帶。
1、研發園區
研發園區建設用地67.1hm,規劃總建筑面積15×104m2。主要承擔以下工作:系統地研究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的內涵和住宅產業關鍵技術;吸收、研發、孵化、推廣節能省地型住宅相關技術和產品,對現有技術產品和新技術產品進行技術集成;協助企業研究制定節能省地型住宅相關的企業產品技術標準;對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進行能耗監督、技術評估。
2、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總用地444.6hm。其主要用于吸引國內外節能省地型住宅建材生產企業來投資建廠,另外主要引進住宅部品生產企業并進行技術集成。
3、住宅示范園區
住宅示范園區規劃總用地95.46hm,規劃總建筑面積150×104m2。區內以中小套型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或經濟適用住房的住宅開發項目,作為集成示范項目開發,重點以采用節能技術、產品和措施,以高舒適度、低能耗、高技術集成為主要實施內容。通過住宅示范工程項目的建設,帶動產業園生產企業的研發和生產,以及住宅部品技術集成和整合,實現產業化生產方式,并迅速形成影響,向周邊地區推廣,真正發揮示范效應。
4、物流園區
物流園區規劃總用地159.54hm。主要承擔以下功能:通過構建開發區物流與信息平臺,建立集展示、服務、貿易于一體的集散中心和結算中心,相關企業可以實現信息發布、共享,縮短物流環節,降低運營費用,節約社會資源;可以通過大批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降低產業化住宅生產的成本,使住宅產業化更快形成市場。
(三)技術研發與相關企業和產品
1、技術研發
基地圍繞住宅產業體系加強住宅產業化技術的研發,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工業化住宅相關技術,編制適應本地區的技術標準;(2)建立研究機構并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廣泛合作,圍繞住宅產業化進行相關研究。
(1)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工業化住宅相關技術,編制適應本地區的技術標準
以建筑結構產業化為突破口,引進德國預制結構建筑體系,組織技術攻關,根據我國建筑標準,結合安徽省實際,編制適應本地區經濟、技術發展的建筑體系和與其相配套的產品與技術標準,把國外技術轉變成可以大范圍推廣的實用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整套標準化、通用化的住宅建筑體系、部品部件通用化體系與成套技術。
(2)建立研究機構并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廣泛合作,圍繞住宅產業化進行相關研究
基地成立了中國建筑材料設計研究總院合肥研究開發中心,推廣實用研究成果;檢測建材產品質量、性能。
基地與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合作成立節能省地型住宅設計研究院,開展對各建筑和技術體系集成的綜合研究,以及規劃與建筑節能設計、建筑設備節能、綠色與智能建筑設計、節能經濟管理等領域的研究。為產業化住宅部品、部件企業提供應用開發、經濟性分析、標準匹配和編制、產品質量、性能檢測和認證服務。已編寫完成國內首個《疊合版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程》,并通過安徽省建設廳、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審批。
基地與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合肥學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廣泛合作,進行新能源綜合利用、住宅技術體系研究、節能省地型住宅套型設計、規劃設計、建筑體系、配套設備設施及相關政策法規的研究。
基地企業——合肥海恒集團與丹麥Ceneggia能源咨詢公司合作成立建筑節能咨詢公司。對住宅和公共建筑項目進行綜合能耗分析、優化設計和經濟性分析。通過引進歐洲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和檢測、評價體系,提升本地區建筑節能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水平,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節能技術標準與管理體系。
2、相關企業及產品
作為安徽省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吸引國內外節能省地型住宅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在基地投資建廠,以產業化結構體系為龍頭,逐步形成從結構體系、圍護結構、設備設施到內裝部品的完整產業鏈條。
表格2 基地部分企業及產品統計

(四)運營管理模式
1、基地發展模式
將住宅產品視為一個整體和系統,以資本為紐帶,依托國有大型企業,以控股、參股、技術合作等方式,控制和引導住宅上下游產業;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實現住宅研究設計、部品部件制造、裝配集成、項目開發、物業管理等有序配合,構筑住宅產業化集成和示范平臺。
基地發展以構建完善的工業化住宅標準體系為抓手,以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為目標,以建設住宅示范項目為撬動點,以構建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為核心,推進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整體實施,致力于打造節能省地型住宅總裝集成與核心技術研發中心、住宅產品制造園區、節能省地型住宅示范項目、物流與信息平臺。
2、基地核心優勢
(1)產業化住宅技術標準和節能省地型住宅產業鏈
基地園區通過產業鏈,培育出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究、生產制造、施工組織、項目開發和產業化管理的企業群體,形成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化住宅技術標準;二是節能省地型住宅產業鏈。
通過對住宅各個部品部件的標準化、模數化、工業化和通用化技術研究,制定一套通用的技術標準和模數。通用體系的建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各個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生產企業按照共同的規制和標準,生產互相配合、互相協調、互為邊界的產品。最終形成住宅部品體系生產鏈,供應開發商需求不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
(2)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
基地建設致力于建立開放型住宅產業招商平臺,加大招商力度,集合了巨大的建筑材料與部品、構件生產能力,形成“產業聯盟”。
基地吸引國內外先進住宅部品、部件和建筑體系生產企業入區投資建廠,著重培育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各生產企業聯合起來,在一個技術和產業平臺上完成住宅產品的配套集成,形成了一個利益、責任、發展的共同體一一“產業聯盟”?!爱a業聯盟”更具有價格優勢、質量優勢、效率優勢、服務優勢和產業優勢。
開發區積極發揮安徽省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對外開放、吸引外資載體的作用,大力推進與國內外大型住宅產業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兩年一次的中國(合肥)住宅產業博覽會建立國際化、開放型的產業發展和交易、交流平臺,吸引國內外節能省地型產業化住宅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在基地投資建廠,通過產業鏈招商,擴大產業規模,促進先進科技的實際轉化,加快形成節能省地型住宅及相關產業集群。
(五)總結
綜上所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發展歷程體現出以下成功要點:
1、值得借鑒的發展模式
將住宅產品視為一個整體和系統,以資本為紐帶,依托國有大型企業,以控股、參股、技術合作等方式,控制和引導住宅上下游產業;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實現住宅研究設計、部品部件制造、裝配集成、項目開發、物業管理等有序配合,構筑住宅產業化集成和示范平臺。
基地發展以構建完善的工業化住宅標準體系為抓手,以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為目標,以建設住宅示范項目為撬動點,以構建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為核心,推進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整體實施,致力于打造節能省地型住宅總裝集成與核心技術研發中心、住宅產品制造園區、節能省地型住宅示范項目、物流與信息平臺。
2、合理化的園區功能劃分
研發、制造、示范、物流與信息平臺
3、產業鏈構建和產業集群打造
產業化住宅技術標準和節能省地型住宅產業鏈
匯聚相關生產能力——形成產業聯盟——借助展會招商——企業間配套集成——形成產業集群
4、注重技術研發的投入
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工業化住宅相關技術,編制適應本地區的技術標準;建立研究機構并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廣泛合作,圍繞住宅產業化進行相關研究。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蛻舯椴既珖鞯?!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