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小鎮的建設方案中,文化旅游是繞不開的話題。近日,2017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中山分會暨中山市社科學術年會之五“文化旅游與特色小鎮”會議在中山召開。
本次研討會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中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共同承辦。來自全省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特色小鎮與文化旅游的話題進行了探討。
不少發言代表都提到特色小鎮建設要與地方特色文化結合在一起,要有文化定位和引領。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章揚定表示,中山的人文氣息濃厚、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積極融入全域旅游的規劃格局,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特色小鎮發展實踐走在全省前列。
1、特色小鎮建設要注重策劃先行
目前,中山市有古鎮鎮和大涌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小欖菊城智谷小鎮、古鎮燈飾小鎮、大涌紅木文化旅游小鎮三個項目入選廣東特色小鎮名單;此外還有18個市級特色小鎮在推進建設。作為推動鎮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抓手,中山的特色小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對于特色小鎮建設,廣東省文化學會會長、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明華認為,特色小鎮的選址必須具有綜合優勢,其中,產業基礎、旅游特色、交通條件、周邊人口密度、有無商業價值等非常重要。
李明華說,有些特色小鎮的規劃雖然是由知名大規劃設計機構制作,但缺點也十分明顯,投資人無法據此落地,或者落地了也無法運營。這可能是做規劃只是為了獲得批準立項;或者規劃設計部門由于業務和知識的局限,不能在特色小鎮的規劃中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準確的產業定位,更不能提供商業計劃和盈利模式。
“策劃比規劃更重要,特色小鎮的建設應該是策劃在先、規劃在后,策劃的比例高于規劃。”李明華強調。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郭湘敏持有相同看法,在他看來,策劃對應的就是IP概念,原創性的IP是文化型特色小鎮營建的靈魂。
“當前文化型特色小鎮文化特色的營造要么過于平淡化和同質化,要么趨向沿襲和復制。而IP作為一種強調獨特性的文化符號,恰恰需要突出本土意識,應盡量從本土發掘而不是從外地移植文化內容。”郭湘敏說,文化型特色小鎮對一個IP的開發,要從表現形式、人物設定、故事構架等方面入手,通過優質的呈現形式和新穎的故事,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的IP產品,增強品牌沖擊力和使用黏性,拉動文化型特色小鎮的“粉絲經濟”。
以深圳的甘坑小鎮為例,開發者以當地的客家老屋村為重點,確立了客家文化的發展思路,打造了甘坑專屬IP“小涼帽”,進行全方位的IP策劃和營銷。讓小鎮從默默無聞變為深圳的文化旅游熱點,從最初每日不足1000人的客流量,到現今平日人流可達到3000人以上,節假日甚至高達每日2萬至3萬人。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彭未名看來,中山的古鎮立足產業特色做燈飾文化IP,是古鎮特色小鎮的建設思路。文化是燈飾產業的獨特資源,而燈飾設計是文化的力量,源遠流長。古鎮建立燈文化博物館、舉辦燈光文化節,就是以燈飾文化為切入點,為產業和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以展覽營銷帶動產業文化和休閑旅游。
“追尋中山特色小鎮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中山的特色小鎮位于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小鎮以特色產業為主,文化、科技和互聯網融入尤其突出,遵循產城融合理念。”彭未名說。
2、避免旅游特色小鎮的概念泛化
文化旅游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熱度,可以從幾個數據看出。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介紹,在全國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中,數量最多的是旅游發展型的特色小鎮,達64個,占總量超過50%,歷史文化型的特色小鎮次之,有23個。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情況也類似。
以廣東省為例,第一批6個特色小鎮中有5個以旅游或“工業+旅游”為特色,第二批的14個當中至少有9個以旅游為特色。換言之,在廣東省所有特色小鎮中旅游特色小鎮占了70%。
今年4月出臺的《中山市市級特色小鎮建設發展規劃編制導則》中要求,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要達到4A級以上景區標準,產業類、科創類特色小鎮達到3A級景區標準。中山已公布的14個特色小鎮發展規劃中,多數都強調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
在文化旅游概念大熱的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存在哪些問題?梁士倫認為,首先,旅游特色小鎮的概念泛化,存在“凡特色小鎮必旅游”的傾向,甚至生硬地將旅游功能融合在產業類、科技類特色小鎮中。其次,旅游特色小鎮概念相似,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嚴重,這表現在建筑構建雷同、旅游產品單一、小鎮原生態風貌缺失等。最后,旅游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傾向明顯。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文化對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引導作用。
“對旅游特色小鎮來說,旅游是展示形式,文化魅力才是核心內容。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立鎮,產業才是小城鎮發展的生命力。”梁士倫說,特色小鎮是為補齊過去過于側重經濟發展而忽略城鎮建設、生態保護、文化提升、公共服務等方面短板的一種城鎮建設模式,提出小鎮宜游本質上是為了改善人居環境。只有具備旅游條件的特色小鎮才應當發展旅游特色小鎮。
對于建設旅游特色小鎮而言,其目的是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要將小鎮里的文化遺產、村落山水、傳說故事等用起來,通過保護、包裝等方式將其內涵的文化魅力展現出來,實現寓保護于發展中。”梁士倫表示,建設旅游特色小鎮要“講好”小鎮故事,使小鎮對內具有向心力,對外具有吸引力;要培育由政府引導、依靠企業和居民共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主題。
對于中山如何抓好特色小鎮建設,章揚定提出了幾點建議:要認識到地方差異性特色文化對小鎮的提升和塑造功能;要按新的產業結構形態配置資源,以中山人固有的創新精神從國家戰略層面定位產業定位及其發展目標,切忌同質化、雷同化,保持發展戰略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