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之巔風光旖旎,黃山腳下千姿百態。東黃山國際小鎮建設7月30正式啟動,贏得海內外的關注。黃山市主動適應大眾旅游、全域旅游的需要,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從供給側發力的重要舉措。
特色小鎮建設,是黃山近年來的一個大動作。
來自南京的市民陳運翔熱愛旅游,8月底他趕赴齊云山 ,看到了一個全新亮相的“齊云小鎮”。這個“小鎮”包括占地480多畝的戶外拓展基地與占地300畝的商業配套與園林景觀。“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齊云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許凌云介紹,基于這個宗旨而建的特色小鎮,既保護了山上的生態資源,也給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1至7月份,齊云山景區的游客量達到70萬人次,比往年同期增長22%。
今年以來,黃山市委、市政府緊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要求,出臺了《加快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力求用三至五年時間,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社區功能配套、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體制機制靈活、示范效應顯著的特色小鎮。與建設速度相匹配的是黃山市特色小鎮的建設理念。黃山市旅游、文化和生態資源的疊加優勢最突出、特色最鮮明,但依托與此的產業發展卻同樣也是黃山發展癢點、痛點。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少、品牌弱和新型工業缺項短板等突出問題。黃山市發改委副主任吳濤表示,特色小鎮建設是新常態下的“以小博大”,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強”,防止百鎮一面、同質競爭,做到差異定位、錯位發展。每一個特色小鎮都將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細分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使之成為支撐未來發展的產業支柱,引領產業聚集、建設產業高地。
目前,黃山市首批12個特色小鎮產業定位明確、清晰,如黃山區譚家橋知青小鎮,依托東黃山國際旅游小鎮和上海茶林場,著力構建知青文化特色小鎮;屯溪區黎陽休閑小鎮,依托黎陽古街多種業態打造,著力建設集旅游、休閑、文化、商貿于一體的特色小鎮;黃山區太平湖運動休閑小鎮,依托太平湖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和多年承辦體育運動培訓和賽事經驗,著力構建體育運動、休閑度假的特色小鎮。這些特色小鎮,聚焦旅游休閑、文化創意、攝影寫生、健身養生、戶外運動、信息經濟、金融服務、裝備制造、綠色包裝和汽配電子等重點產業,以及太平猴魁、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徽墨歙硯、徽州四雕等歷史經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