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現和利用茶葉從源于中國,記載中,人類最初利用的是茶葉的解毒功能。數千年間,先人最早是嚼吃茶葉鮮葉,接下來大致經歷了煮鮮葉湯、煮干茶湯、點茶、泡茶,直到如今各式各樣的沖泡方法。人類對茶葉的利用也大致經歷了藥用、食用、飲用三個大的階段。
我們中國人逐步形成對茶的飲用習慣,以及發展到喜愛甚至癡迷,在于茶葉從健康性飲品開始,逐步上升到了兼有精神性和文化性的飲品。
但是,我們回歸事物的本質和基礎,茶葉如今帶給飲用者的感受和作用可以歸納為五個字:色、香、味、形、效。
色、香、味、形,是我們直接能夠感知到的(身體殘疾者除外)。
“色”和“形”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干茶的顏色及其茶湯的顏色、干茶的形狀及其在水中展開的形狀帶給我們的是視覺感受,茶葉的“色”和“狀”不僅可以用來區分茶葉的類別和品質檔次,“色”和“形”的美麗又能夠帶給我們視覺享受。
“香”是我們鼻子聞到的,聞茶香,聞的是干茶的香、沖泡以后的葉底香及其茶湯香。“味”是我們口腔品嘗到的,直接的是入口的味道,還有喝了茶湯的回味。同樣,茶葉的“色”和“形”不僅可以帶給我們感官享受,也可以區分茶葉的類別和品質檔次。
人類利用茶葉的核心基礎和主線是茶葉對人體的健康功效!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在茶葉中找到了超過500種的物質,正是這些奇妙的物質以及他們的奇妙組合,茶葉給人類帶來了健康。但是,如果說茶葉的“色、香、味、形”是我們的直接感受的話,那么茶葉的“效”不是直接的、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積累。也就是說,只有我們長期飲茶,茶葉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功效才能夠顯現出來。
消費者喝茶的最基本需要,就是茶葉的“色、香、味、形、效”。這其實都是茶葉的物質基礎。
作為茶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我們要念好這個“五字經”。一方面,我們應該尊重茶葉的本真性,也就是茶葉的真色、真香、真味、真形、真效,尤其是對于傳統中國茶,那些在茶葉生產中使用化學添加劑,以改變茶葉的“色、香、味、形、效”的做法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幫助消費者建立正確的茶葉品鑒取向,從而實現茶葉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
而現實中的有些情況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警惕。
一方面,少數茶葉經營者誤導消費者,造成了消費者對茶葉品鑒的錯誤和畸形取向,另一方面,少數生產者又不惜手段去迎合這些不正確的取向。比如現在出現的“芽頭茶熱”。還有個別茶葉生產者在茶葉中添加化學色素、化學香精,在制茶過程中添加白糖等等,需要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和處罰。
更為危險的是中國茶葉的飲用安全性問題。茶葉本是健康之物,如果茶葉中出現了超標的稀土、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資,我們的消費者會受到什么打擊?中國的茶產業會是什么后果?
最后,茶葉的“專業消費者”掛在嘴邊的所謂“茶氣”、“茶韻”等等,我們的普通消費者恐怕很難感知和享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