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同意將沂水縣建成臨沂市副中心城市、綠色創新生態型山水城市,將沂南縣建成臨沂市北部衛星城、紅色人文休閑旅游城市,將莒南縣建成魯南先進制造業基地、山水人文宜居城市。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部分內容):
筑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沂水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3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99.0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10.53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83.19平方千米以內;沂南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2.7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83.55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54.93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在83.58平方千米以內;莒南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0.3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07.83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78.86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37.60平方千米以內。落實藍線、綠線、黃線、紫線、歷史文化保護線、防災減災等各類控制線,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沂水、沂南林果蔬菜及莒南糧油果茶等優勢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增強糧食和農產品供給能力。加強沂山、沂河、沭河、蒙河、潯河等生態空間的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筑牢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構建等級合理、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嚴守城鎮開發邊界,嚴控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促進城鎮空間集約高效發展。
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優化縣域中心城區功能結構和布局,推動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構建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引導小城鎮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與常住人口相適應,統籌配置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全覆蓋,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嚴格保護好齊長城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本體及周邊環境的歷史風貌。充分利用好山水景觀資源,突出生態優勢,彰顯城市特色風貌。穩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夯實安全韌性基礎支撐。構建各種交通方式相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城區道路網系統,強化與區域重要城市的交通聯系。健全公共安全和綜合防災體系,嚴格落實抗震、防洪排澇等災害防控和油氣管線、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等安全防護要求,增強抵御災害和事故的能力。統籌保障水、電、氣、暖、通信、環境衛生等各類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城市生命線穩定運行。統籌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需求,保障軍事設施空間。
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規劃》是對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你市要指導沂水縣、沂南縣、莒南縣做好規劃組織實施,科學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堅持“多規合一”,強化對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推動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測網絡,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