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上午,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會議強調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試驗田”,要以制度創新為重點任務,以破解影響和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為主攻方向,探索新路徑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如何高起點謀劃?為什么要堅持高標準實施?怎樣確保高質量建設?能不能實現高效率推進?這些問題值得深思并在實踐中作出積極回答。
試驗田:四個“最大”成牽引
——從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創建看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選擇
1.最大不同是什么
融結一氣凝精純
關鍵詞:融合
4月3日,廣東佛山召開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動員大會。此前一天,作為全市1+5+N創新平臺體系之一的佛山市軍民融合產業園,正式掛牌運行。據悉,這個產業園將作為佛山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
喜訊紛至沓來,創建國家軍民融合示范區,各地熱情持續高漲。
國家層面鼓勵引導,功不可沒。2016年年初,國家發改委起草了《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將在全國設立10個左右的“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2017年4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加強體系建設整體設計,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探索先行先試的政策舉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全國兩會前,全國提出申報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城市地區有近30個。
實際上,這也是以往探索實踐的一個必然延伸。自2009年起,工信部組織開展了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并在全國22個省區市分7批認定和掛牌了32個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各地高新區、產業園建設中有不少以軍民結合、軍民融合為主導理念和顯著特色。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說一千道一萬,就在“融合”二字上。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佟京昊在《國防科技工業》撰文提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需要各地政府統籌規劃,將其與地方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切忌孤立化、園區化和項目化。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顧建一認為,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弄清本區域的特色優勢極為重要,通常可從區位特點、軍事需求、產業發展、創新要素、資源稟賦等方面進行分析。為此,他根據各地情況概括總結出了“五個有”:有突出的區位優勢,有軍事需求強勁的優勢,有較好軍工基礎優勢,有創新要素聚集優勢,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融結一氣凝精純”“合作先生社稷身”。放眼全國,完全可以說,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把握住了“融合”二字,既把握住了現在,也贏得了未來。
2.最大優勢在哪里
新晴盡放峰巒出
關鍵詞:創新
洛陽擁有軍工科研生產單位8家、規模較大的民口軍品配套單位35家,占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1/3。
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洛陽該咋做?當地政府確立的定位是:建成軍工企業融入地方經濟先導區、軍隊保障依托社會服務先行區和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示范區。
全國近30家申請提報方都在積極行動,打造獨家品牌,創新成為其中一個共同的高頻詞。
在西安,經濟開發區印發《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園實施方案》,明確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域的“12345”路徑,其中“4”引起各方關注,就是推進軍民產能融合、軍民技術融合、軍民人才融合、軍民資本融合4個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成都,確定構建以成都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為核心的軍民融合“1+N”園區體系,力爭到2025年培育千億級集群。據悉,按照“軍民融合、央地合作、轉型升級、集群發展”的思路,《成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以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大力促進軍民優勢資源雙向流動、相互轉化。
在南京,江蘇省軍區機關正會同省發改委,著眼發揮當地電子信息、船舶海工、衛星通信等產業板塊優勢,報請省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同意后,努力協調南京、鎮江和無錫三市聯合申報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在珠海,作為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正以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和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初步形成“海陸空+智能制造”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批軍民通用高新技術企業應運而生。
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最大優勢在哪里?“創立造為難悉數”“新晴盡放峰巒出”。實踐證明,把握住了創新,就把握住了本質和關鍵。前不久卸任的湖南省軍區一位主要領導認為,以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制度創新、服務平臺創新為突破口,可加快推進建設產業科技發展類、基礎設施建設類、社會建設類、生態建設類和文化建設類5類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3.最大意義咋體現
深處種菱淺種稻
關鍵詞:示范
5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廣西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廣西“十三五”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規劃》,堅持發展與安全兼顧、富民興桂與強軍擁軍相統一,把軍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貫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過程,努力做到應融則融、能融盡融,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路子。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廣西該咋辦?顧建一研究員激情支招兒:首先應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的三大發展定位:要充分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最大意義,就在“示范”二字。“問渠類象誰指示”“深處種菱淺種稻”。爭創國家軍民融合示范區,把握住了示范這個要義,就把握住了重點和歸宿。
對照這一坐標,目前區域探索實踐,盡管步伐持續加快,然而,如何從“高速度”創建向“高質量”創建轉變,對各地來說仍然是一種考驗。
眼下,軍民融合的行業推進,日益呈現顯著時代特色,然而,怎樣從“單兵突進”向“集團作戰”邁進,對許多行業來說,也是一個亟待重新調整和布局的重要轉折點。
軍方行動效果顯著,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有目共睹,然而,如何精準提出需求?“民參軍”企業仍然翹首以盼。5月16日,在天津“智能科技軍民融合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發表主題演講時強調,軍事需求必須要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當前推進軍民融合,需要有一些抓手級工程來作為支撐,軍事需求必須要突出非對稱的導向。“因為從科技創新的總體態勢看,我國當前還是技術后進國家。”鄔江興說。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下對接不斷走向全覆蓋實現新突破,然而,怎樣確保頂層設計與底層推進之間“不走樣”“有創新”,仍然需要下很大力氣。
從區域探索實踐,到行業高歌猛進;從頂層統籌推進,到基層遍地開花,放眼全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示范”二字仍然任重而道遠。
4.最大責任扛起來
統濟乾坤妙轉旋
關鍵詞:國家
當《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及第一批創新示范區建設名單審議通過后,中關村人奮進目標更加明確,奮進激情進一步高漲。
“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思路更體現了決策的科學和執行的穩妥,恰恰證明了“高質量”創建的務實和理性。中關村管委會軍民融合處處長張曉明表示,中關村盡管沒有進入第一批創新示范區名單,然而“先行先試”永遠是中關村的靈魂,我們將按照“先導區”的理念,一如既往地積極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縱觀各地反應,把軍民融合當成另類GDP的偏頗正在得到糾正,國家意識明顯增強。“家家砌下過清泉”,心底無私,心無旁騖,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創建更彰顯了一種令人感動的家國情懷。
記者追蹤采訪發現,向第一批創新示范區看齊,確保了各地對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全面準確理解。這是由軍地雙方的協商式結合向國家戰略層次的制度式結合的深刻質變,這意味著,建立軍民融合式國家規劃計劃體系、體制機制體系、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成為一種莊嚴使命。
2017年,上海市啟動總規模40億元的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滿足軍民融合重點產業、兩用技術成果轉化、軍工企事業單位改制重組等過程中產生的投資需求。對照第一批創新示范區找差距,上海高效率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由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進一步拓展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建立和完善軍民融合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軍隊保障體系和國防動員體系。
信用體系網負責軍民融合業務的副總裁王燕敏表示,由軍民行業的“板塊式”對接深化到融為一體的“無縫式”對接,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在國家層面上統籌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伴隨各地積極爭創國家軍民融合示范區,“溢出效應”正在顯現,“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軍民融合”的景象令人欣喜。
“統濟乾坤妙轉旋”。各地探索實踐殊途同歸,都是在逐步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家國情懷日益成為一個終極表達。